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高考作文素材:第3期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高考作文素材:第3期

1. “美颜”可以有,“真我”不能丢 2. 在朗诵中聆听文化心声 3. 用音乐帮助“星星的孩子” 4. 大学生独立报到也是“磨难教育” 5. 融入生活是最好的传承 6. 就该激起“座霸”们的羞耻感 7. 农家女考上北大为何“感谢贫穷”? 8. 让妲己代言周原,历史岂容如此轻慢

“美颜”可以有,“真我”不能丢

手机不离手,随时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细节,互相点赞积累网络信用值……多年前英剧《黑镜》里的这些情节,因为手机摄影功能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如今已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成真。这种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媒介是如何深刻地改造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虚拟世界越发“真实”,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渴望受到外界的关注。为此,我们每天花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信息,包括点赞、评论以及发布图片。“无滤镜不自拍”成了大部分人的日常,大家会在修图上花费很多的时间,以便让照片在发布到网络之前变得完美无暇,比如用修图软件使脸颊变得更瘦、更匀称,使鼻子变得更高、更挺,使肤色变得更白嫩……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会把此刻的照片“当真”,认为这是自己真实的模样。在2015 年的一项调查中,57% 的人承认会编辑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以提升个人形象。

然而,当人们沉浸在社交媒体上那些经过滤镜包装的自拍之中时,他们会很难分辨现实和网络,以致于对他们的健康也产生了负面影响。近日,有外媒曝出,人们会带着手机滤镜美颜过的自拍来找整形外科医生,希望能追求与自拍相似的效果。对此,有研究指出,频繁使用美颜滤镜会诱发一类被称为“体象障碍”的心理问题,会对人们的自尊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体象障碍”指个体客观存在某种轻微的外貌缺陷或并不存在缺陷,但其主观想象自己外表丑陋,并过分纠结,最终出现病态的重复性行为,包括抓挠皮肤、看皮肤科医生或寻求整形等。

据悉,约55%的整容医生接待过为让自拍更漂亮而做手术的患者。社交媒体上的美颜自拍让人们脱离现实,创造出一种我们时刻都应该完美无缺的不当预期。但如果因为网络上的美颜自拍就实施整形手术,可能不仅无法治疗“体象障碍”问题,反而可能使其恶化。另外,有人研究发现,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感到孤独的可能性,是轻度使用者的两倍。还有调查显示,社交媒体对青少年也影响颇深,会加深他们的焦虑和自卑感。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的“媒介即讯息”论断,高度概括了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换言之,当人在使用媒介的时候,媒介也在潜移默化地改造着人。作为社会人,要正确认识到社交媒体对人的社会心理产生的影响,不要盲目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完美感觉之中而迷失了自我。真实的自我,更需照顾与尊重。请善待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端正自己的审美观。

在朗诵中聆听文化心声

忙碌了一天,在睡前赴一场声音的邀约,伴着轻柔的音乐,让中外名家的名言隽语款款流动:“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近来,一些主打名作朗读的微信公众号愈发获得人们的青睐。一群朗诵爱好者聚在一起,或自己献声、或邀请名家,甚至还有奶声奶气的孩子,他们共同种下一小片文学的自留地,为生活保有一个诗意的空间。

如果说,文字的震撼起自视觉,那么朗读则充当了文字的“扩音器”。借朗读者之口,文字的平仄起伏、人物的喜怒哀乐直抵心灵。正如近来热播的电视节目《朗读者》《信中国》,嘉宾的朗读,讲出了动人的故事,激活了尘封的岁月。透过朗读,作者、读者、听者如处一室,文字蕴藏的精神世界和受众的心灵空间完美契合。透过朗诵,我们仿佛“声临其境”——文学的意境、作者的心境与写作的环境,照亮了现实的语境。

很多脱口而出的句子、沉潜玩味的片段,源自少时课堂上的反复朗诵。可见,朗读便于记忆。但朗读不只为了记忆。中国古代的朗读被称为“吟诵”,需以声腔吟咏,如歌唱一般。古人认为教育孩子,当“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可见,诗文吟诵和礼乐之教不可分割,不仅要体会美感、开启智慧,也要教化心灵、调理性情。从“人生识字忧患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读”的深意。就现代人而言,古音古调难以复刻,但不妨抽点时间出声读书、用心读书,或许能在朗读中“变化气质”。

不少人会认为自己没有朗诵的雅趣和闲暇,会抱怨没有“低音炮”“百灵鸟”式的嗓音。事实上,朗读用不着炫技,也不必执着于朗诵腔,只要用心,自然的停顿、起伏就是一种独家解读,就是对原文的 “二次创作”。加之近来,有城市将电话亭改造为可供录音的朗读亭;有网友发起“读睡节”,号召人们读首诗再睡觉;而移动音频平台让大批文学爱好者成为主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为朗读拓展了更多的空间与可能。或许在未来,朗读将不再是一种小众爱好。

“读”的另一面是“听”,聆听何尝不也是一种阅读?“音频是移动互联网的唯一伴随性媒体”,或走或卧或饮或食,并不耽误戴上耳机。2017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跨越了40亿元大关,其中不乏朗读类音频的贡献。当我们习惯了静默无声地坐着看书时,谛听书声开启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延展了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时间。甚至有人说:有声阅读掀起了一场阅读革命。毕竟,在争夺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上,听书比看书更方便、更愉悦。

出声朗诵绵延了古老的学习法门,“有声阅读”则站在了知识付费的新风口。除了用目看,用嘴念、用耳听,使阅读体验更丰富。从一目十行看,到一字一句

品;从理性地、技术化地分析文本,到感性地、直觉地捕捉文气;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听书”……朗读与聆听改变了阅读方式。但朗读爱好者和听书“发烧友”,共同保留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守护,阅读的本质始终如一。甚至可以说,他们构成了社会的文化之根,有了他们,整个社会的文化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希望更多人能倾听书本的“知识跫音”,吟哦出自己的“文化心声”。

用音乐帮助“星星的孩子”

我是一名音乐治疗师。提起音乐治疗,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每个人都有接触音乐的体验:跟着广播里的音乐摇摆,或是在合唱比赛中放声歌唱,甚至是在空旷的大街吹着口哨……音乐的力量不容小觑,能调动人们的身体,也能帮助抒发情感;能把人带入专注的状态,也能让心灵彼此连接。

然而,由于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障碍,一些在认知、情感、社交或运动功能上存在困难的人,往往需要专业的帮助才能真正获得音乐的力量。我所使用的鲁道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法,就是以音乐为中心、以即兴演奏创作为主要形式,以此激发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从而改变人们生活的音乐治疗方式。例如对于自闭症儿童,音乐可以帮助他们与他人产生联系,改善交流能力;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音乐可以组织他们纷乱的思维,进行成功表达;对于有心理创伤的人,音乐可以理清他们的心结,克服心理障碍。通过音乐的互动,让有需要的人能用自己的方式接触音乐、爱好音乐,从而转化成面对生活的积极因素。

这种音乐疗法有着近70年的历史,凭着对音乐的运用、对患者的尊重、不错的治疗效果在国际上广受认可。在国外求学时,我曾目睹很多外国小朋友在音乐治疗的帮助下,渐渐从孤独闭塞变得活泼开朗。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考取了鲁道夫·罗宾斯治疗师的国际认证。回国后,我在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建立了音乐治疗项目,试图带着孩子们来一场“音乐探险”,驱散他们眼睛里因封闭心灵而积郁的阴霾,点亮健康成长的火种。

如今,音乐治疗在国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我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与有发展障碍的孩子进行音乐互动。虽然很多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语言流畅沟通,但音乐却能成为他们与世界联系的桥梁。音乐治疗的重点在于创造,我依照孩子的状态即兴演奏适合他们的旋律,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当中。在持续的音乐体验中,他们交流的意识、愿望和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原来钢琴可以这样弹”“音乐为孩子打开了另一扇窗”……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反馈,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帮助患者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成长的音乐之路。

人们常把有自闭症的儿童叫做“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一人一个世界,就像天上的星星,独自闪烁。据统计,截至去年中国自闭症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万,近年来每年以近20万的速度增长,其中14岁以下的儿童已经超过200万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关爱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尽早走出狭窄的世界,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我坚信所从事的职业是健康中国事业的一块拼图,我更笃定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权利。随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科学手段的引进推广,康复治疗行业必将更加专业、规范,照亮更多人健康成长、美好生活之路。

(作者为音乐治疗师)

大学生独立报到也是“磨难教育”

新生上大学,家长送不送,是不少准大学生十分关心甚至发愁的问题。《北京青年报》8月20日刊发评论《关心不等于包办,独立不等于距离》,通过深层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所言在理。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宠爱,由于家长包办得太多,导致他们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也正因为如此,很多高校每年开学前都要发出倡议,要求新生独立自主来校报到上学,其目的就是让这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孩子经受一点磨难,以培养他们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遗

2019高考作文素材:第3期

2019高考作文素材:第3期1.“美颜”可以有,“真我”不能丢2.在朗诵中聆听文化心声3.用音乐帮助“星星的孩子”4.大学生独立报到也是“磨难教育”5.融入生活是最好的传承6.就该激起“座霸”们的羞耻感7.农家女考上北大为何“感谢贫穷”?8.让妲己代言周原,历史岂容如此轻慢“美颜”可以有,“真我”不能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8sf8453ik55t2h95x553fre38hi55011a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