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活跃师生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我校今后几年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制定本规划。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为具体建设工作指导。加强对校园文化发展的组织、建设和管理,积极有效地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充分挖掘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创造性地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逐步形成符合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品格,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并具有较高人文和科学品味和较强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为改善教育教学和成才环境提供鲜活的文化发展资源。真正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由校园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全过程中相互作用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其组成要素大体包括: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有校园环境、教学、科研、生产生活资料等硬件基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制度文化,指校园内部各种制度、教学科研生产生活模式,是文化活动的基本规范和准则;校园精神文化,指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多数校园人沿袭依循的共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信条,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有校园个体和群众发出
的各种行为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想方式,也即由此形成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四个要素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组织体,相互作用、相互支持。优良的校园文化对校园内师生员工的生活学习成长成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教育、陶冶作用,同时也能为创造良好学校形象,增强对社会发生较大的影响和辐射产生巨大功能。
由此,我院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立足高职院校园文化实际,与时俱进、面向未来,通过教学---科研---服务三大教育职能的实现,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生活作风和环境建设,集中和依靠大学群体的智慧,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养、爱国守信、坚持真理、自强不息、追求高尚道德理想人格的“大学人”而发挥作用,以最终建构和形成具有丰富深刻内涵的大学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校园文化是涉及校园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基本建设等多方面的建设课题,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任务概括为四方面: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4)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其主要内容是:
(一)校风建设
校风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逐步形成的精神和风尚,是使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全体成员行为习惯的综合反映。校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体成员对知识、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态度、意志、方法、目的和气氛等多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校风最基本的表现是:献身真理的学习目的,民主团结的学习气氛,勤奋进取的学习精神,严明严格的学习纪律,自由健康的个性风尚。
校风建设目标:
1、明确办学目标,端正教育思想,管理者、教育者、被教育者及辅助人员,均应对学校的本质对高等职业教育有准确认识,共同恪守教育信念,自觉追求职业风格。
2、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学生,推出高质量学术科研成果,共创学校特色品牌。
3、用明确的价值尺度和强烈舆论导向,加强“三观”教育和“三个主义”教育,促进全体成员确立明确的责任感和优良行为准则,用高尚的心灵和扎实求真的工作作风营造文化氛围,锻造学校“德以立校,学以弘业”的优良校风。
(二)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学生对待知识和业务学习提高的基本学术和学习风尚。表现为对人文和科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关心宇宙和人生奥秘,有严格的知识或学术和技能训练,不断追求新知,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人类文化成果,有效地把学业建设和人生实践结合起来,养成人文关怀和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和审美情趣。
学风建设基本目标:
1、高度的学习理想,明确的学习目标、学术(技能)追求,通过知识和技能实践,形成应有的情怀和批判精神。
2、强烈的学习兴趣、实践欲望和探索精神。 3、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4、珍惜实践,利用一切可能条件提高自身能力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5、个人研究和群体商讨学术、知识的风尚。 6、创造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7、剔除旧弊,全员营造浓厚的学习建设氛围。 (三)教风建设
教风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教育教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集中反映。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教师)应以教育家的精神、立场、方法和行为对待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任务。
教风建设目标:
1、树立高尚的教育理想信念、思想方法,具有教育家必要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
2、坚持真理,钻研业务,探索高深学问,掌握高新应用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生产实践问题、实践示范能力,开展高质量的科研活动。
3、规范言行,为人师表,教育和引导学生从思想建设、知识积累、技能掌握、追求高尚人生等多方面健康成长。
4、自觉以个人和群体组织行为从事科学课题研究,以建构教学---科研相互推动的机制。
(四)生活作风建设
生活作风建设是校园全体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思维、方式和习惯,是校园文化中最普遍最实在的层面,是体现教育在转移风俗、美化人生本质目的的基本表现。校园文化应对形成较高文化品味
和质量的生活作风予以深切关注,使学校精神得以贯穿于全员日常生活,并用以凝聚人心,体现学校形象的真正内涵。
生活作风建设目标:
1、规范教职工和学生日常言行,建设相互尊重、友爱、自由、个性化和积极向上等文明高雅的现代生活品格。
2、重视全员生活作风的质量建设。仪容、精神面貌、交往理念和交流话题均能体现大学人的生活信仰、基本追求和风貌。
3、提升地域文化环境和生活作风,构建具有高尚生活追求的空间和精神立场,为改善提升地方生活质量提供榜样。不论教师、职工或学生,均应有此责任。
(五)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两大部分。这里环境建设主要指介于两者间的环境建设。它是人文、科学和审美精神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为校园人文景观、科学景观、办公教学、生活学习区域内文化现象的管理开发及其质量。它存在于教学区、实训区、办公区、宿舍区、家属区、后勤服务区、公共设施经管区等校园各个区域。
环境建设目标:
1、景观构建。把地域人文历史环境内涵与学院专业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人文化、科学化和审美化的结构特质和品位,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2、动员师生根据工作和生活区域及性质自觉改善条件,从小环境小事情做起,创造文明、高雅、舒适的环境。
3、有计划、有规划地做好现有环境资源整合,使优化、绿化、美化工作逐年得到改善。
(六)文化活动建设。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多样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