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隔离;另一方面,已有研究中几乎没有详细的个案分析,于是可能会存在探讨的变量有错位,或者不完整。因此,已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对于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真实情况的可信度不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展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把素质教育划分为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教育部也要求各地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了高校改革的目标。这些文件和措施无疑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开展。高校也都以各种形式、各种途径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还有待于深入和完善。 在研究方法上,要把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克服单纯实证研究的弊端,增强理论建构的说服力。具体方法运用上,要突破横向研究的局限,采用纵向跟踪进行研究。在研究对象上,除把大学生按学校类型、专业、年级等不同标准分成特定群体进行专门和对比研究外,更应关注贫困生,学业成绩不良、遭受挫折等生活在内外压力下易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另外,关注个体,开展个案研究也很必要。在研究中,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调查分析和理论探索上,更应把研究深入下去,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影响机制、干预机制上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找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操作性训练方案,切实可行地提
6 / 8
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或许,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实践沉淀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水平会实现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艳红.贫困大学生的心身症状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1):25-26.
[2] 刘春燕. 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75-81. [3] 刘 欣,徐海波. 15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2):124-126. [4] 马建青.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57-59.
[5] 佘瑞琴,殷荣生. 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4-67. [6] 汪朝晖. 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求索,2004(2):171-172.
[7] 王建中. 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8):29-31.
[8] 王 群.大学校园的“失落者”: 农村籍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 1996(8):34-35.
[9] 吴奎豪.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因素分析[J]. 辽宁教育研究,1998(5):105-107.
[10] 姚建国. 医学生心理问题探析 [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
7 / 8
会科学版),2004(2):159-161.
[11] 张爱莲,朱阿丽,李秀森.532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成就动机考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5):342-343. [12]第 1 卷第 3 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1 No.3 2002年9月
[13]崔尹薇.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极其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6,(3):200.
[14]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61.
[15]刘宇哗.不同项目中小程度的专项选修课对女大学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3:5.
[16]何成银.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M].成都:成都教育出版社,1992.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