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城厢区西厝中学 蔡纪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八下第十九章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相关性质。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较一般四边形而言,它与我们的关系更为密切,这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有众多的平行四边形图案,更重要的是,它的性质在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等各个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争强好胜的本能。但对几何知识的严格推理论证的水平有限,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地引导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以上对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数学思考:经历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应用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问题解决:通过性质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合作交流与应用意识,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运用新知,感受探究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以上对学习者的特征分析,特制定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
五、教、学方法:操作发现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每生都准备)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问题与情境 情境1:媒体展示:篱笆、电动门、推拉门、艺术装饰物等图片; 情境2:出示“平行四边形”模型; 问题1:你能举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实例吗? 问题2:你能描述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师生活动 教师: 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学生一起探究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学生: 认真观察,积极交流并回答。 在此过程教师应关注: 1、全体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 2、学生能否准确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3、学生能否用符号语言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问题1:平行四边形除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 设置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问题3的设置,学生在进一步验证猜想的同时还找到了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性质的证明扫清了障碍,起了有效的铺垫作用。这样既渗透了转化思想,又巧妙的突破了难点。 设计意图 选取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一组精美图片由媒体集中展示,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我们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必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对图形的捕捉与提炼,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 我观察,我发现 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依次提出问题,让学生动“两组对角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性质? 问题2:在网格中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测量手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操作、积极交流。 在此过程教师应关注: 1、学生是否全体参与; 2、学生能否熟练进行画图、测量以及拼图; 3、学生能否通过操作作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我操作,我探究你所画的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和四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3:你能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教学 环节 问题与情境 问题1:你能证明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吗?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师生活动 师生共议,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 在此过程教师应关注: 1、全体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到性质的证明活动中来; 2、学生能否顺利找设计意图 注重直观操作与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把几何论证作为探究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然发展. 同时,通过证明,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证明的必要性。感悟转化思想在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归纳,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更深入认识,也是知识的一次升华,突出了教学重点。 我验证,我归纳求证:AB=CD,AD=BC;∠A=∠C,∠B=∠D。】 出辅助线,通过全等三角 问题2:你能总结归纳形的性质来进行推理论证; 3、学生能否分别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吗? 准确的文字语言和数学【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问题1: 如图,小明用一根36m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场地,其中AB边长为8m,其他三条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1的析题解题过程。 学生:与教师积极交流问题1的析题解题过程,并在独立完成问题2、3、4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答题情况。 在此过程教师应关注: 1、全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2、学生能否顺利完成问题2、3;对于问题4学生能否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模型进行解决; 3、小组内部成员之间是否积极交流,组与组之间是否加强交流。 语言来描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本阶段问题串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尝试对性质的应用,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顺利过渡,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时问题由浅入深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顺利地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简单运用,问题4的设置体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运用,我掌握边的长各是多少? 问题2: P84 练习第1题 问题3: P84 练习第2题 问题4: P84 练习第3题 教学 环节 问题与情境 问题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师生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积极交流并回答。 在此过程教师应关注: 1、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交流讨论; 2、学生能否从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回忆总结本节课所涉及到的重要知识和思想方法,有利于养成学习—总结归纳—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归纳,我提升有什么收获? 1、知识技能方面; 2、思想方法方面。 作业教后反思
必做题: P90 习题19.1第1、2题 选做题: 文物保护部门需复原一如图形状的等腰三角形木格子,里面每一同方向木条相互平行且将腰分成相等的六段,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是30cm,底边长50cm,你能算出拼这个木格子所需木条的总长度吗?(接头不计)(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法呢?) 互相平行,你还能算出所需木条的总长度吗?(接头不计) (2)如果这个木格子底边上有n个不规则排列的 作业布置分两类,必做题面向全体、巩固所学,力图让“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选做题力图“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题既可直接运用今天所学的定义与性质求解;亦可通过构造与此模型全等的图形,将两个全等的图形拼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而简捷求解;还可以借助“过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向两腰作平行线,所得的平行四边一模型轻松求解等等。这是本课内容的一次拓展与升华。 布置 (1)如果里面的每一同方向木条都不均匀排列,但点,你还能算出所需木条的总长度吗?(接头不计) 形两邻边之和等于一腰长.”这作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教学中切忌把平行四边形概念当成学生已学知识,简单复习巩固后,一带而过,而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全方位把握,尤其对于定义的双重性,应引导学生细致剖析,使他们理解、让他们会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要类比三角形的研究方法,从角和边的角度入手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其性质的论证又要通过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解决,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渗透类比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操作:…………………… …………………………… 验证: 证明: ……………………………… ……………………………… ……………………………… 练习:……………………… ……………………………… ……………………………… ……………………………… ……………………………… ………………………………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一、定义: 例题:………………………… ……………………………… ……………叫做平行四边形。 二、性质: 性质1:……………… 性质2:……………… 如上图,在ABCD中, 1、AB=CD,BC=AD。 2、∠A=∠C,∠B=∠D。 三、思想方法: 1、类比 2、转化 分析:………………………… 解:………………………… ……………………………… 练习:………………………… ……………………………… ……………………………… ……………………………… ……………………………… ……………………………… ……………………………… 作业:必做题P90 第1、2题 选做题:(另分发)
附件
福建基础教育网优质课程资源申报表
报送人姓名 联系电话 课程资源类别 学科 主讲人姓名 主要参与人一 主要参与人二 主要参与人三 蔡纪培 学校名称 课程资源名称 适用学段 性别 性别 性别 性别 男 莆田市城厢区西厝中学 13950785651/jpcwnfw@163.com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 八年级 年龄 年龄 年龄 年龄 40 13950785651 手机/E-mail 教学设计 数学 蔡纪培 职称 职称 职称 职称 中学一级 主讲 人简 介及 研究 成果 (请附加主讲人员近期彩照) 蔡纪培,中学数学一级教师,福建省莆田市数学科骨干 教师。近几年撰写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区优秀论文评选 中获奖,主要有《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 堂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探究》、《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探究》、《数学教学中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注过程与方法 形成技能》——“圆周角定理”证明方法给我们的启示,主持并参与课题研究,其中课题《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研究》结题报告在2010年12月在区级评估中获得三等奖,目前正在主持并参与的课题《“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将于2013年7月结题。 报送 资源 主要 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八下第十九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专家组评 审 意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