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诗 这首诗主要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说明(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7、“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变化发展)的观点 8、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憙《观书有感》,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诗,体现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1、“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1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诗中蕴含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13、“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14、“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诗启示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 15、“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16、“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 17、“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诗,体现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19、“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2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2 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字一苦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的哲理是(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4、“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5、“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诗哲理是(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7、“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8、“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9、“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者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30“贤士徇名,贪夫死利” 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既对立又统一。 33、“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反映的是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36、“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37、“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荀 3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体现了认识论原理:“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认识应当和实践相结合,也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9、“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体现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4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由于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总会有差别。 4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体现的哲理: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 4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上述两句话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3、“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体现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4、“富润屋,德润身”体现了意识对人自身具有调节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现了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将某一事物当做原因来看待,预见它可能产生的结果,尽力争取未来好的结果。 4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体现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48、“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体现了要从整体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中综合考察对象,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49、“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体现了世界上的一切

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体现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1、“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体现了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5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53、“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这句话意思为“专心致志地思考,思绪连接古今,心为所动,情为所感,自是动人心弦,于是,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都有其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当前,也要考察过去、预测未来。 54、“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体现了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是做事成功的前提。 5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体现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56、“吃一堑,长一智”体现了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了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4. 5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59、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早上惩罚。 60、守株待兔:把偶然当必然,把现象当规律。

61、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用静止观点看问题。 6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6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6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观点。 65、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 66、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67、喜鹊报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68、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9、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70、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地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71、画龙点睛: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

7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7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74、画蛇添足:尊重客观规律,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7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6、掩耳盗铃: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 77、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没有从实际出发。

78、凿壁偷光: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其内部的矛盾运动。 79、舍本求末:颠倒主次矛盾,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80、庖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情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81、纸上谈兵:割裂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二忽视实践。 82、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3、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就会成功。

8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坚持两点论,全面观点看问题。

85、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86、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次序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87、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观点看问题。

88、邯郸学步: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不能不顾个性,一味模仿,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89、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90、教学相长:矛盾的对立统一。

9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或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92东施效颦: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会闹出笑话的。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9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94、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5、防微杜渐: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96、好事多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97、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9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民的正确价值观。

9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坚持两分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特殊性,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100、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成语、俗语、诗词——哲理

1、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然事与愿违。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规律性,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3、高瞻远瞩——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难处理好。 5、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两点论。

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8、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9、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0、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1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2、盲人摸象——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来判断事物,以偏概全。

1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1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5、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6、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促进和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1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18、欲速则不达——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 1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最终战胜旧事物。

20、以卵击石;螳臂当车;多行不义必自毙——与社会发展规律或人民群众的利益背道而驰,必然会自取灭亡。

21、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思想保守,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2、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3、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2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矛盾的特殊性。 2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6、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普遍性。

27、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28、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做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29、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主次矛盾。 30、隔靴搔痒——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31、白璧微瑕——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3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事物的量的积累。 33、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4、顺水推舟——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35、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36、量力而行——要尊重客观规律,尽力而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7、大公无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38、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

39、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发奋图强。 40、统筹兼顾——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4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 4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发展的观点

4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4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坚持适度原则 45、不塞不流,不止不行——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6、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47、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的社会性,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

48、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 4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50、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事物的因果联系。

5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同一事物不同的认识角度有不同的认识。

5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联系的观点

5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5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决定认识

5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发挥主观能动性

5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7、天将天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内因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58、三人成虎——谣言有时可以掩盖事物的真相,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59、细节决定成败——部分对整体的作用,部分影响整体。 60、未雨绸缪——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61、审时度势——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2、和而不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6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64、物是观念的集合;神灵天意决定社会的变化;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5、过去的美德可以成为现代的罪恶——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 

古诗中的哲学道理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诗这首诗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8mif2ruv04ddq343h0z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