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导向 行业、专业调研
拓展能力课程
工作任务分析 典型工作任务 核心能力课程 学习领域确定 基本能力课程 岗位素质与职业能力 教学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 “双证融合”课程体系 图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对应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的各行动领域,按照学习认知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拓展模块共三个模块。工学模块课程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又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对行业、企业专家(企业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管理的人员)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3:
表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能力与课程关系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拓展能力 核心能力 基本能力 职业能力 交流沟通能力 继续学习能力 识图与制图能力 机械制造基本知识 汽车构造认识能力 汽车电器设备装配与改装能力 汽车制造与装配能力 车身焊接生产能力 汽车销售能力 生产管理能力 对应课程 应用文写作、公关与礼仪 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数学、高职英语 机械制图、CAD技术、UG三维绘图 机械制造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金属材料与工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汽车构造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装配 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制造工艺 车身焊接技术 汽车市场营销 企业管理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要求,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以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
准,构建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以“工学结合、德能并重”的1243人才培养模式。
在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根据“订单”的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企业用人,学校育人,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根据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与能力培养的特点,以“一条主线、两元结合、四种能力、三个平台”素质教育全程贯穿教学全过程为特色的“工学结合,德能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最终达成企业认可的并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情景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核心体系。
一条主线(能力主线)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以两元结合(校企)为途径,通过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设与有效实施,重点抓好“三个”平台(学习领域平台、校内实训平台、校外顶岗平台)建设,学习领域平台主要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和创新意识教育;校内实训平台主要进行“热爱行业、忠于职守、依法管理、团结协作”的汽车维修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进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实训和生产环境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训平台主要进行“行业规范、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就业理念”教育,进行生产性顶岗实训,学习企业文化,学习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最终使学生具备四种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从而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和社会要求。
图2 “工学结合,德能并重”“1243”人才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尤为重视加强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全程贯穿式教育,从学生进入校园开始到毕业,利用各种方式与形式始终倡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
教师每堂课的教学任务涵盖素质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过程性课程的实施,形成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特色。同时,丰富教育手段,拓展教育空间,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和才能的平台,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弘扬人性化教育的本质。
(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因此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设计上注重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针对4个职业核心能力,确定5门对应的核心课程,设计3方面核心技能的实训,构建“453”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如图3 所示。
图3“453”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针对新疆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岗位特性,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嵌入汽车制造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融入汽车制造企业先进文化,与企业合作开发《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制造工艺》、《车身焊接技术》、《汽车装配与调试》5门用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见表4:
表4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表
序号 1 2 3 4 5 核心课程名称 汽车构造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汽车制造工艺 车身焊接技术 汽车装配与调试 课程建设内容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方法 模拟情境和角色,实行项目教学; 课程标准 项目教学法。 教学改革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到校外合作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 课程评价体系 在企业内建立工学基地,进行学习和训练。 考核项目 项目教学法。 配套教材 项目教学法。 负责人 杨意品 吴 民 杨永春 郭三爱 叶剑锋 (三)课程体系模块
通过对汽车制造企业调研,进行基于汽车制造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
行动领域进行归纳,系统构建基于工作过程 “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紧密围绕该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任务来安排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根据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序,构建了由基本能力课程模块、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和拓展能力课程模块组成的基于工作过程 “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如图4)。
图4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包括《思想政治》、《高职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数学》、《体育与健康》、《应用文写作》、《机械制图》、《CAD/CAM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UG三维绘图》13门课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的同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对《机械制图》、《CAD/CAM技术》、《UG三维绘图》课程的学习,能够看懂基本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并能使用计算机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通过对《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基础》、《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机械原理,掌握电工与电子基本元器件作用与使用方法;通过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工作原理及作用,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工艺流程及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包括《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制造工艺》、《车身焊接技术》、《汽车装配与调试》五门课程。通过对《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两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汽车的各总成的结构、原理及
作用。并能够考取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对《汽车制造工艺》、《汽车装配与调试》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汽车总成装配和汽车总装顺序及技术要领;汽车制动系统调整与检测、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调试检测、汽车车速调试检测方法;掌握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汽车产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品质量与零、部件的加工质量和装配质量密切相关。其次是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即如何采用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设备和工艺装备,来完成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通过对《车身焊接技术》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掌握焊条电弧焊、埋弧自动焊、等离子弧切割技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气焊与气割等焊接操作方法,并能够考取电焊工职业资格证书。
3.拓展能力课程模块:包括《公关与礼仪》、《汽车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实务》3门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陶冶情操,与人更好地交流、沟通,并能了解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同时能了解汽车销售、市场预测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八、教学进程安排
本专业共开设28门课程。其中:素质教育课程13门,专业基础课程7门、专业核心课程5门,专业拓展能力课程3门,具体设置如表5所示。
(一)教学进程及时间分配
表5教学进程及时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