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1903年7月,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聘请张謇为头等顾问官,并制订商律,先后颁布了《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一系列商法。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些措施 ( ) A.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导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C.促使自然经济优势地位丧失 D.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解析设立商部、颁布商业律法,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统一规范,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主要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有优势地位,故C项错误;设立商部、颁布商业律法,属于经济行为,与民主政治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答案A 2.1916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39万,女工约有24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20余万人。据此推断,上述五省( ) A.城市化进程加快 C.轻工业相对发达
B.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D.政府鼓励女性就业
解析工人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缓急的指标和参考数,故A项错误;女工数量多与妇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里“显著”一词并无前后对比,故B项错误;在20世纪初的中国,科技近代化还未起步,女工所能从事的行业基本都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故C项正确;政府的鼓励显然并不是上述五省女工数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C 3.(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
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D.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中华民国)农工商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可知,选D项。题干中未涉及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快速发展情况,也未涉及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情况及民族资产阶级地位的变化情况,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 4.1919年,目睹“洋火”对中国市场的垄断,31岁的刘鸿生非常悲愤,决定办火柴厂,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1930年,“鸿生”与几家火柴厂合并成立“大中华火柴公司”,挽救了当时摇摇欲坠的火柴业。大中华火柴畅销中国大半壁江山,打破了“洋火”一统天下的局面。这说明 ( ) 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顺利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C.实业家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1919年,目睹‘洋火’对中国市场的垄断,31岁的刘鸿生非常悲愤,决定办火柴厂”表明,刘鸿生为打破外国商品对中国的垄断而创办了火柴厂,由此可以得出实业家的爱国精神是复兴办实业的重要动力,C项正确。 答案C 5.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这一阶段经济的稳定发展为( )
A.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
2
B.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 C.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壮大队伍 D.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解析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的是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故A项错误;20世纪初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壮大队伍,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33~1936年中国的轻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6.“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工资系团雪,攥会儿就化掉。”这是一首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民谣。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抗日战争造成了人民生活困难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C.国民政府发行的是假币
D.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造成民族工业破产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问题,故选B项。 答案B 能力提升
1.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张謇“舍身喂虎”,兴办实业,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习俗的挑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