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芦笙手》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西师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黔岭飞歌”歌曲《我是小小芦笙手》。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苗族儿歌。歌曲为短小的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F调,四二拍。
歌曲由3个短小的乐段组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乐句4小节,每两小节换气一次。歌曲节奏规整明快,反复出现的八分音符使歌曲的情绪轻快愉悦,表达了苗家少年吹芦笙的自豪心情。
第二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4小节,与第一乐段相比,节奏由密到松,舒展的节奏使第二乐段的情绪更为抒情连贯,体现了苗族飞歌高亢嘹亮的特点。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节奏相同,旋律稍加变化,结尾落在主音“1”上。该乐段唱出了苗家少年高兴、自豪的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的】
1、 认识降记号,体会、感知降记号在乐曲中带来的音乐色彩变化。
2、 学会用声断气连的方法及气息连贯的方法,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3、 能正确、有情感地演唱歌曲,感受苗族儿童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4、 全班学生能用肢体动作为歌曲伴奏,培养眼、口、手、心的协调能力,体验参与、探索与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降记号。 2、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1
【教学准备】 电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音乐课上老师为你们伴奏的乐器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常见的乐器很多,有吹的,有拉的,有弹的,还有打击乐器,那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乐器,你们认识吗?(展示PPT图片1)
二、 唱歌教学
1、芦笙简介:(展示PPT图片2)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彭水县也是苗族、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因此,在彭水也有很多人会吹芦笙,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苗族儿歌——《我是小小芦笙手》。(展示PPT图片3)
2、课前训练
(1)呼吸气练习:引导学生做“闻花香”呼吸动作,2—3次。 (2)发声练习:(展示PPT图片4)
师: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民族,听,苗族小男孩在跟我们热情地打招呼呢!(师弹奏第一条,学生听)我们班的男生回应一个吧。苗族小女孩也不甘落后,她们也向我们班女生打招呼了!(师弹奏第二条)我们班女生也全体回应一个吧。师强调训练时要注意正确的呼吸气方法和气息的连贯性。
师:刚才孩子们都回应了,感觉是男生回应明亮一些还是女生回应明亮一些?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对比,找出课件上两条训练内容的不同之处,认识降记号。)
(3)节奏练习:(展示PPT图片5) ①节奏练习,注意强弱规律。
1
②根据节奏带词练习。
③教师弹奏,学生听旋律,然后视唱。
(4)视唱练习:(展示PPT图片6)教师弹奏旋律,学生视唱,感受降记号带来的音乐色彩的变化,教师强调气息要连贯。
3、唱歌教学
(1)整体感知歌曲:(展示PPT图片7)学生聆听音乐,了解、熟悉歌词。
(2)教师简单分析歌曲:调式,拍号,乐段,歌曲的风格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3)教师分乐段教唱歌曲,适时纠正学生唱得不准或错误的地方。学生感受第一、三乐段要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演唱,第二乐段用气息连贯的方法演唱。
(4)学生学唱歌曲。
4、教学用肢体动作为歌曲打节奏。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强弱规律。
三、反思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哪种乐器?还认识了哪个变音记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的音乐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才铸就了丰富而灿烂的中华音乐文化。
欣赏另一风格歌曲《小小芦笙手》。(展示PPT图片8)
四、板书设计
我是小小芦笙手
b:降记号,表示在原音高基础上降低半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