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自读文本故都的秋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故都的秋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16582080】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

②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③许多人不了解抑郁症的危害,又怕生了病殃及家庭、工作和声誉,文过饰非,心存侥....幸,以致延误病情。

④他是热心人,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帮助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几年下来,他做的好事可谓擢发难数。 ....

⑤今天下午,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

⑥近年,英德茶庄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是今年这些茶庄或者关门或者大打特价牌,这标志着茶庄销售已经进入理性期,接下来更需要从业人员惨淡经营。 ....

A.①②④ C.①⑤⑥

B.③④⑥ D.②④⑤

【解析】 ②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此处望文生义。③文过饰非: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此处应用“讳疾忌医”。④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此处应用“数不胜数”。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导学号:16582081】

A.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了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

B.李海东得知《琉球国全图》要拍卖时,他不惜一切代价把它拍了下来,因为这张地图是钓鱼岛归属中国的重要史证,具有杰出的历史意义。

C.李克强总理22日考察铁路总公司时强调,铁总要在政企分开、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这不仅是为大型国企改革积累经验,也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机遇。

D.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一向嘈杂的春运,2016年少了点“面目狰狞”,多了些“井然有序”,2016年的春运“静悄悄”。

【解析】 A项,前后句主语不一致,“完成了”改为“完成的”。B项,搭配不当,定

语“杰出”与中心语“历史意义”不搭配。C项,语序颠倒,改为“这不仅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机遇,也是为大型国企改革积累经验”。

【答案】 D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②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含苞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A.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B.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解析】 写了雨前、雨后,白莲和红莲,按观察顺序和时间顺序排列即可。④句是话题的由来,应放在句首,①承接“我觉得有些烦闷”,③承接①句的“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②转换对象,由“白莲”到“红莲”。

【答案】 D

4.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导学号:16582082】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点评: 【解析】 本题既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又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综合性较强,而且材料的选用又紧密联系教材,其实可以看作是阅读鉴赏题的延续,这种题目的回答主要是扣住运用什么手法(主要是修辞方面的),达到什么效果(主要是主题的表达)。

【答案】 (示例)作者从听觉角度通过对比写蝉鸣,用“残声”“嘶叫”寥寥数词便写出了秋之悲凉的特点。

5.依照下面这句话,写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

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主要是对例句结构进行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仿写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即可。当然要特别注意修辞的恰当运用及语言的润色。

【答案】 (示例)少年比起老年来,正像是初升旭日之与将落夕阳,白纸一张之与经典一部,骏马飞奔之与老骥稳行,初春秧苗之与金秋硕果。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导学号:16582083】

碧云寺的秋色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

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

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桔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

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

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

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利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他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引用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解析】 B项,“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文中无此意。C项,“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错。E项,“完全不足取”错。

【答案】 AD

7.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

(1)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解析】 (1)题,除了从结构上回答之外,还要注意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关系。(2)题,“惊醒”之“惊”,有两层含义,一是为秋景来得快而“惊”,二是因秋景、秋色美而“惊”。

【答案】 (1)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2)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8.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解析】 作者描写的是碧云寺的秋色。

突出秋色之美,这与作者所表达的赞美之

情是一致的,凸显了文章主旨。在艺术效果上,突出了秋叶的多彩和秋色的丰富性。

【答案】 第一问: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第二问: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9.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连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准确把握“对立”“一脉相连的源流”的含义,从中体会作者的观点,然后再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自读文本故都的秋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1

故都的秋[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16582080】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②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8dre37e1f1emx02sb8q8qp2012imx011d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