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预防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部骨折术后最见的早期并发症,可致肢体坏死、肺栓塞、脑栓塞,带来严重后果。防治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早期预防为主。我科对2005年1月-2010年10月对2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有步骤的预防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9例都伴有不同程度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疾病。对照组24例:男8例,女16例,年龄65岁-90岁,平均77.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22例。伴大隐静脉曲张2例,高脂血症5例,糖尿病4例。常规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65岁-89岁,平均76.8岁。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22例,伴大隐静脉曲张2例,高脂血症5例,糖尿病5例。二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指导患者术后进行患肢运动,严密观察患肢肿胀、温度、疼痛及末梢血运等。对照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饮食配置,术后协助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抗凝预防、中药熏洗、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或下肢静脉泵等防治措施。
1.3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查,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切口均I期愈合。对照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4.17%,常规组则发生4例,发生率16%,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于早期发现,4例予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而愈,常规组1例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老年、肥胖及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形成机制血流速度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膜损伤,导致机体凝血与纤溶之间的失衡,血液在下肢静脉中不正常的凝结 。高发期是术后1-4d,约50%发生于术后笫1d,30%发生于术后第2d,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及时治疗易致下肢顽固性血栓静脉炎,严重水肿,甚至肢体坏死 。严重者血栓脱落,栓子随血液循环至肺部引起肺栓塞,可致1%-3%患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