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三章
1.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
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UNEP(一般);自然资源,就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技术水平和发展预期下,可以为人们发现并能被控制利用以及具备稀缺性的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功能总和(经济)。
2.自然资源的一般特性:1、有用性、2、可控性—利用的能力、3.区域性、4.系统性、5. 更新性、6. 时效性;
自然资源的经济特性:1、稀缺性、2、财产性。3.生产要素4.市场性—商品属性。 3.分类:自然资源一般分类:按位置特性分类:原位性资源、可开采资源;
按更新速度分类: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 按可否耗竭分类:可耗竭资源、不可耗竭资源 按资源存在的时间分类流失性资源、非流失性资源 经济分类:
按所有权分割分类:专有资源、共享资源 按资源所有者分类:公共资源、私有资源
按实际用途分类: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其他产业资源
按作用大小分类:战略性资源、非战略性资源
按(国际)贸易度分类:可贸易(交易)的资源、有限贸易(交易)的资源、不可贸易(交易)资源
第四章
1.资源稀缺与资源短缺的区别?
资源稀缺由于资源量的有限性而使人们不能无限的占有和使用资源,是引起资源价值存在及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一般的、所有的资源而言。资源短缺则是由于资源在不同部门或地区间非均衡配置而引起的,反映着某一资源在市场上供应的程度和供求状况。
稀缺的永恒性、常规性;短缺的暂时性、非常规性;制度性短缺、工程性短缺 2. 资源稀缺性指标:
实物指标2.非再生资源储量:3.再生资源存量与流量的关系4、资源承载力5.最大生物产量
经济指标1.价格:资源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及其指数;资源产权交易价格:较长期的价格预期
2. 资源税的主要功能及意义
资源税是为了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对资源产品征收的一种税。 开征资源税的主要目的:一是促进国有资源的合理开采、节约使用、有效配置;二是合
理地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资源级差收入,促使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三是为国家取得一定的财政收入,以确保财税体制改革后,国家财政收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稳步提高 5. 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 一般途径:技术进步、有效的制度安排、有效的价格政策、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资
源贸易:通过区域贸易使各国或地区都能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克服稀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中国特色?出路何在?: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将资源、环境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
第五章
1. 资源价值争论三种观点:有价值论、无价值论、部分价值论 2. 部分(混和)价值论 自然资源价值=劳动价值+稀缺价值 3. 资源价格:由资源效用和稀缺双重决定的自然物质的价格
资源价格形成:效用是前提、稀缺是关键、交易是基础
4. 资源估价的定义
“自然资源估价”是指利用自然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以可持续发
展理论为指导,采用科学的估价理论与方法,对“自然财富”及构成要素进行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估算与描述
5. 资源价格评估:基本方法 :收益法、生产成本法、市场法、替代法 6. 资源价格派生指标:资源税
资源税是为了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调节资源级差收入而对资源产品征收的一种税。
开征资源税的主要目的:
– 促进国有资源的合理开采、节约使用、有效配置;
– 合理地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差异形成的资源级差收入,促使企业(特指国有企
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 为国家取得一定财政收入,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稳步
提高。
7. 资源补偿(费)的作用(目的)
使资源所有者因资源被占用或耗用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补偿
抑制资源的乱占滥用,以发挥资源最大效用
有利于资源稀缺度的真实体现,并以此作为调节资源利用的手段之一
资源补偿费:宗旨是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如矿产资源补偿费主要用于矿产资源
的勘察—地质大调查的主要经费来源,耕地占用税(费)主要用于土地整理
8. 资源补贴的界定
政府干预资源及资源性产品市场自由运行,鼓励使用某类(较丰富)资源(或资源性产品),并运用资源或资源性产品间的替代关系来减少或控制其他(较稀缺)资源(或资源性产品)的一种经济措施
9. 资源补贴的积极作用:
? 干预价格、干预市场—初衷是保障公平 ? 直接鼓励利用所补贴的资源
? 运用资源间的价格歧视政策及资源间的替代关系,控制、减少替代非补贴资源的使
用(量、速度)
? 在经济转型时期为理顺资源价格体系,特别是为了提高明显偏低的资源价格,可以先提价并予以补贴的办法—资源补贴是过渡性的
?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资源消费者、特别是低收入消费者的权益
? 资源品生产者价格补贴,则是为了保护资源品生产者的利益—出厂价补贴
资源补贴的消极作用: ? 导致资源价格扭曲、市场紊乱
? 增加政府成本:财政成本+管理成本+信誉成本
? 资源品消费者价格补贴,会加快或增多对所补贴资源的占用、耗用,并进而导致此类资源利用效率下降—资源福利
? 资源品生产者价格补贴,往往会扭曲全社会的资源品生产投资结构,并造成非补贴
资源品的供给减少—结构性短缺与剩余并存
第六章
1. 资源市场的界定
自然资源或自然资源品的交易关系或交易场所 生产资料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源市场特性
1、区域性
由自然资源的区域性特点所决定
2、垄断性 由自然资源的独占性排他性所决定
3、政府干预度较高
政府视资源配置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4.政府优先权
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优先获得其所需资源的权力 5、限制性进入
资源市场的限制性进入的规定较加工制成品市场严格
2. 资源供给:国家、地区、集团、企业或个人提供自然资源(品)的行为,或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提供某类自然资源(品)的数量 3. 资源的自然供给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 生物资源的自然供给主要受生物资源繁殖能力的限制; ? 非生物再生资源的自然供给的影响因素复杂; ? 耗竭资源的自然供给主要受技术因素的影响。 ? 资源的自然供给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 资源自然供给的区域差异大; ? 不同资源自然供给的时间特性不同。
4. 资源需求影响因素 ? ? ? ?
消费个体消费偏好及其变化
消费个体经济支付能力及其变化
集团、地区或国家内消费个体数量及其变化 资源间的替代关系及其变化
? 资源利用方式及其变化
? 国际及区际资源贸易及其变化
第七章
1. 自然资源保护:保护存在于自然界的没有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自然资源。指人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合理利用、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或条件),使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特别是给人类造成的灾难(如水土流失等)的行为得到控制,以建立人类社会最适合生活、工作和生产的环境,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物质与文化需求。 2. 储备:是指将必要的物资储备起来以准备必要时应用的一种行为。 第八章
1. 资源产业:资源勘察、开发、利用、保护与经营的系列活动的总称
2. 资源产业特性:资源密集、资源定向、基础作用弹性较小、环境保护压力、沉入投资比重较大
3. 发展特色经济要本着7条28字 原则 ,即“市场导向、资源依托、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科技支撑、信息保障、动态优化”。
4. 发展特色资源型经济的步骤 :优势资源调查与评估;资源开发时空序列设计;资源型产品开发设计;树立产品品牌、名牌;建立特色产业或企业集群 5. 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的组成及要素:
? 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 ? 建立以重效益、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
? 建立以节省运力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体系
建立以提倡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中心的生活服务体系
6. 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的措施
? 一是把节约优先、效率为本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核心;
? 二是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途径; ? 三是把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的重点;
? 四是把保护环境、保障安全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 五是把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保障。
第九章
1. 资源核算:对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自然资源,在其合理估价基础上,从实物、价值和质量方面,统计、核实和测算其总量和结构变化并反映其平衡状况,以及将资源纳入经济核算体系的活动
2. 资源核算内容
实物量核算、价值量核算(及质量指数核算);总量核算和个量核算;存量核算和流量核算;纳入经济核算;资源估价
3. 资源核算基础
自然资源统计;资源统计制度 自然资源估价 经济核算制度;管理考核制度
4. 资源核算的功能
1、有助于防止和纠正自然资源空心化现象 2、有助于防止泡沫经济的出现
3、是判别自然资源利用之可持续性的分析手段
、政府对企业、上级对下级进行自然资源行为约束的重要手段
5. 资源核算原则
? 以分类核算为基础的原则
? 分类核算与综合核算相结合的原则
? 以资源不变价为基础、兼顾即时市场价的原则 ? 多部门联合核算的原则 ? 分层核算的原则
6.中国资源核算问题及其对策
资源统计问题:资源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手段落后;统计质量不能保证;统计时效性差;数据共享较差 建立健全资源核算制度的对策
? 由统计入手
调整和增设自然资源统计项目;将自然资源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着力协调统计部门与职能部门间的关系尽早改变统计局自然资源数据明显不实的状况
? 规范估价
? 完善报告制度
第十章
1.产权的定义
定义一:财产权的简称,是法定主体对财产拥有的各项权能的总和。
定义二:一定经济主体依法对待定经济客体(资产)所有、使用、处分并获取相应
收益的权利
定义三:是指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经济组织中对特定的物或对象的占有权。这种为了进行生产,对生产条件和生产成果进行支配和使用,并宣称和确定对物或对象排他并专属的占有权和由此成为占有主体的人们之间的占有关系和权利就是产权。产权包括:支配使用权,利得权即占有收益权,处置权。
2. 产权三要素:产权主体,产权客体和产权权利
3. 产权制度:是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 4. 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
5.资源产权定义
资源所有、占有、处分、受益权利的总和 6. 资源产权特性
? 固定资产产权为主
? 最重要的物权,部分的债权及股权 ? 产权主体结构:政府、集体及个人 ? 有形与无形的混合
? 空间毗邻性、时间关联性、类别关联性 ? 外部性与排他性
? 权利束的可分离性:所有权与使用权、收益权的分离,所有权与处分权的分离 7.资源效率测度
资源容量:单位产品中某种自然资源的含量
资源投入产出率:单位资源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资源利用强度
8. 资源效率至上论适用于中国
必要性:基本国情是人多资源匮乏、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拓展新空间余地已十分有限
可行性:差距就是潜力、现有技术尚未充分利用、存在障碍但并非不能克服、群众基础日渐形成创新的环境已经形成 第十一章
1. 资源管理的概念
资源所有者及其代理人或占用者,运用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基本原理及必要手段,对资源勘察、调查、开发、利用、保护及经营等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约束和激励等,以使资源效率不断得提高并保障国家、地区、企业和个人资源需求的行为总称。
2.资源管理的原则: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原则;公开与公正的原则;循序渐进与不断创新的原则;体制、法制与机制并举的原则;同时面向国内和国际的原则
3. 中国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
1、各类资源间的管理不平衡;2、资源管理手段间的不平衡;3、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 4. 完善和改进资源管理对策
1、转变管理理念;2、改革公共资源分配方式;3、改革公共资源管理方式;4、推
行不同层次的资源属地管理;5、进一步调整管理机构
第十二章
1. 中国现行资源政策的若干缺憾:1、资源政策间的非一致性缺憾;2、资源政策的非权威性缺憾;3、资源政策的非公正性缺憾;4、资源政策的低认知性缺憾 2. 健全和完善资源政策:
加强部门间协商、政策间协调;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和及时性;提升市场地位;提高政策开放度;突破所有制和身份界限;加强资源政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