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 年7 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一本纸质书籍,了解书籍是由制作材料、文字以及装订而组成; 2.通过观察与比较不同时期书籍制作材料,知道历史上书籍的制作材料在各个方面都不断进步着; 3.通过制作不同材料的简易书籍,理解材料的革新可以促进物品的发展演变。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书籍制作材料的观察与比较以及制作简易书籍; 2.能描述并交流不同时期书籍制作材料的特点以及制作书籍的感受。 科学态度目标: 1.理解人类对物品的实际需求促进了制作物品的材料优化和升级; 2.感知书籍变迁带给人们的文化传承。 教学重点: 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籍材料的变迁。 教学难点: 理解材料的革新可以促进物品的发展演变,而人类对物品的实际需求又促进了制作物品的材料优化和升级。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聚焦 主要师生活动 同学们好,我是朝阳区实验小学福源分校的科学魏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书的历史》 书的历史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各种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我们学习使用的书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对,书籍的主要材料就是纸。 纸是记录文字,传递信息的材料,人们将印有文字的纸张装订成册就组成了一本书。 那么,从古至今书籍的材料都是纸吗?你知道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来做书呢?把你所了解的跟你的家人说一说。 我们来听听这两位同学所了解的 播放录音 这两位同学提到了,人类曾经做书的材料有龟甲、兽骨、还有竹片,布,用这些材料做成的书你见过吗?人们是怎样在这些材料上书写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片,看一看从古至今人类曾经用什么材料来做书。 播放视频: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人类曾经用过的做书材料,其中也有同学们所提到的材料,我们来看看这些材料的图片,人们曾在龟甲、兽骨上记录文字, 人们还在青铜器上铭刻文字,图中是毛公鼎,你看,在它的内壁上刻有32行文字,将近500个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探索 长的一篇。 人们还在木片、竹片上书写,将多个竹片连在一起成为竹简,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是人们在丝绸上记录下的文字。也称为帛书,直到距今1900多年前东汉的蔡伦,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造出了可以书写的纸。从此纸代替了竹简、丝帛,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资料,我们了解到从古至今做书材料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些你记住了吗,老师来考一考你吧 请你在学习任务单上将这些书写材料与名称进行连线。
这是正确答案你连对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连对 刚刚看到的都是我国用过的书写材料,老师再给你介绍一个书写材料,泥板,这是在古代其它地域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文字记录在泥板上,然后晾干或者烘干,使泥板变得很坚硬,这样就可以长期保存下来。那么,在古代其它地域的人们还用到过什么书写材料呢,课下可以去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从古至今人们用到了这些做书的材料,请你想一想,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呢?你是怎么想的?与你的家人说一说你的想法。 我们来听听这几位同学的想法, 这几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是从材料的轻重角度考虑的,重的材料不方便携带与使用。有的同学还想到了材料的价格问题,帛书太昂贵,不是所有的人都买得起,所以需要找到更便宜的材料做书。还有的同学想到了材料的存放问题,像竹简太占地了,不方便存放。正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原有材料的不足,才会根据人们的需求,改进并选择更合适的材料来做书。 这些材料真的有这么多不足吗?还是让我们来亲自体验一下,试着用不同材料做一本简易书。我们选择三种不同材料,泥板、竹片、还有我们现在的纸张,我们要用小木棒、毛笔、铅笔分别在泥板、竹片、纸张上书写先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播放视频。 老师的写好了,请同学们准备好这些材料,你也来体验一下在这三种材料上进行书写会有什么感受。 你的写好了吗?说一说你的书写感受。我们来听这几位同学的感受。 这位同学说我发现泥板很重,在泥板上写的字很模糊,写错了还不能修改,我在泥板上只写了2个字,记录的信息量比较小。有的同学说,在竹片上写字比在泥板上轻松些,写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