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年级 美术 学科备课记录表
姓名: 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一张奇特的脸 《一张奇特的脸》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课中的一节。学习陶艺不仅是让孩子们接触泥性,热爱自然,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艺术表现的多样性。涵养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陶艺,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美感,并学会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的脸部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感知、体验、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欣赏不同的面形图案造型艺术,激发学生对陶艺学习的兴趣,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泥塑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课本、陶泥、陶源垫板、普通陶艺工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习技法。 1、教师带领学生做表情游戏,比一比看谁的表情最奇特。 2、教师用泥塑的方法做各种嘴形的变化,在简单有趣的造型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泥塑技法。 3、这节课,我们就用泥塑的方法做一张奇特的脸。 揭示课题《一张奇特的脸》 [设计意图]:在表情游戏中,教师把团团、揉揉、切切、刻刻、画画、接接这些最基本的泥塑技法调节与反思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孩子充分参与到都教给了学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也激学习活动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轻松、中来,提简单、快乐地完成教学中的第一步。 高学生的二、讲授新课。走进历史,感受魅力。 审美能讲授新知: 教师出示四组关于面形的装饰图案,采用自立、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欣赏。 力,动手实践能1、第一组欣赏:主要解决什么是夸张和变力,创新形。 提问:什么样的脸才是一张奇特的脸呀?(回答:怪异的、恐怖的和人脸不一样的)。 提问: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老朋友,看看他是谁?喜欢他吗?喜欢他什么?老师喜欢他丰富的表情。你知道孙悟空是谁扮演的吗?(生:六小龄童)(出示图片),他和电视中的齐天大能力。
圣有何不同? 教师小结:原来艺术家是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了艺术处理,才会出现如此灵动的美猴王(板书夸张、变形)。 2.第二组欣赏:感受傩戏面具的魅力以及夸张、变形方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课件出示傩戏录像片断)(傩戏面具)。 其实,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能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创作艺术面具了,让我们接着欣赏,在欣赏过程中我们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作品中的脸和平常人的脸有什么不同? (2)作品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课件出示头像)这是表情威武的古代武士形象,它主要夸张了五官中的哪个部位?(生:眼睛和嘴巴) 3. 第三组欣赏:藏戏面具的艺术特色。进一步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出示图片)认识他们吗?他们在干什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审美能力的提高,一味狰狞不是美,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形象才能产生愉悦之美。看他们在进行藏戏表演,头上戴的是藏戏面具,它是一种比较古朴、粗犷的面具,这类面具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造
型夸张。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4. 第四组欣赏:感受京剧艺术脸谱的魅力以及夸张、变形方法的运用。京剧脸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它们以鲜明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和丰富的内涵,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和欢迎。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除了色彩外,变化最多的应该是嘴部轮廓。 (预设:调动全员参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激发自我表现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互相学习,拓宽思路。) 5.刚才看了这么多脸,现在你感觉什么样的脸才是一张奇特的脸?(1)五官巧妙的夸张、变形(2)表情的夸张(3)材料添加的生动。 [设计意图]:《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历史的认识,对美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因此,本环节对面形图案的发展史用墨较多,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理解夸张和变形这两种创作方法在作品中的应用上及给作品带来的艺术魅力,让孩子去感受美,感受艺术,并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也能学会运用
这两种创作方法。 三、欣赏感受,提高兴趣。 1.分析大师作品(出示图片) 导语:这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少女的脸》,毕加索一生画法和风格不断变化,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多产画家。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这幅作品的理解。 小结:这幅作品不但五官进行了剧烈的夸张、变形,而且五官的位置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给人以奇特、生动的视觉效果。 2. 分析同学作品(出示图片) 这些作品都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设计完成的,说说看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 欣赏教师作品(出示图片)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老师也想做一个了,想看吗?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做?引导学生认识、分析、理解、掌握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用学生的作品欣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最能引起学生共鸣。另外,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难点部分,教师的演示既要简单,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出来,又要使作品生动有创造性,以引起学生的创作兴趣。
一张奇特的脸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