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论语选读》复习整理 ppt.Convertor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论语>选读》复习

2010浙江高考真题 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解答此题有两个层面,第一是写出《论语》中与之相仿的句子,得1分。除上面答案中已经列举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外,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的,只要是原文皆可。答题与分是:写出原文一分,指出相同1分。分析流畅2分。 考生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与欧阳修《朋党论》所表达的思想基本一致,君子因为道义结识在一起,而小人以利益为目的才相聚在一起,因为君子与小人有不同的利义观,所以他们才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评析:此答案引用《论语》中的句子正确,且能够把《论语》和《朋党论》串联起来分析,表达通顺,得4分。

大多数考生引用句子是正确的,但出现了错别字,因此扣1分;只是把两个句子解释一下而不进行分析,又要扣1分。

2011浙江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______ 韩非子: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2011浙江样卷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甲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分)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1分) (1)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1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 (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要分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

(2)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生存,这样才对君主有利。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在对待君、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 2011浙江样卷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题。(7分)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最终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

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4.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 2011浙江样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24.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 孔子和墨子都主张以爱待人。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墨子》) 24.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 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尊尊”“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 层次 文字 教学内 价值目容 标 语言文字的读懂文章、理解和积累 积累知识 文章 文化 章法技巧的学习章法、分析和鉴赏 培养能力 文化传统的传承文化、评析和传承 提升思想 政治

一 为政以德 二 克己复礼 三 待贾而沽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学习与教育 十 学以致其道 十一 诲人不倦 十二 高山仰止 十三 沂水春风 修身

五 仁者爱人 六 君子之风 七 求诸己 八 周而不比 九 出辞气远鄙倍 哲学

十四 中庸之道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 《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 《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 《沂水春风》:师生关系;社会理想 《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德治)思想,均贫富含义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根据上述材料,分点概括孔子的\百姓观\

1、以德、礼导民 2、富而后教 3、节用爱人,使民以时 4、反对横征暴敛 5、“足民”、藏富于民

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12.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对统治者的具体要求:正身 强调正身(善)及其效果

德政的手段:正身(庄、孝慈)、教民、举贤

孔子的德治思想:爱民,富民,教民,举贤,正己。 重点问题 1、“去食”和“富之”有没有矛盾? ——没有矛盾。“去食”是特定语境下对“教民”的强调。 2、如何理解“均无贫”的“均”?

——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各得其分”。

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3、“政”“德”“刑”“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和“刑”重在制裁惩罚;“德”和“礼”重在鼓励和熏陶。前者是法治思想,后者是德治思想。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为什么“羿善射,奡荡舟” ,却“俱不得其死然”?为什么“禹,稷躬稼”却有了天下?

前者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后者用德政来治理国家。通过对比,强调用武力和权术来治理国家不能达到德治的效果。

2)孔子根据什么说南宫适是君子、是尚德之人? 孔子的政治主张: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德治。 《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 礼乐崩坏(“无道”,要恢复“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礼的规范(秩序,孝悌,报恩) 复礼办法(克己,正名) 礼与仁的关系:

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

兼爱、博爱。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重点问题

孝悌与仁的关系: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正的做到“仁”,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对他人有仁爱之心? 孝: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孝行。也就是所谓的“色难”。 重点问题

“君君臣臣”要如何理解?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在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强调臣有义务,君也有义务。不像宋儒将君臣义务绝对化。

在孔子看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 重点问题

《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 社会现实(社会转型,出世和入世)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事例)

孔子的精神心态(循礼卫道,力求用世,有责任感,孤独前行) 重要问题

1.如何理解“沐浴而朝”和“不敢不告”? “沐浴而朝”说明孔子对这件事的重视。 “不敢不告”一方面说明他对周礼的虔诚, 孔子与那些隐士在处世方式上有何异同? 同:忧国忧民 异:孔子济世 (用世) 隐士避世

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楷模。 2、如何理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和牺牲精神。但是从斗争策略上说还有欠缺。

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了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后世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起着巨大的鼓舞作用和榜样作用。其次,从斗争策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政治”板块总结

对统治者的要求:为政以德。 对一般人的要求: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品格: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者爱人》

□“仁”是修身要务。 泛爱众而亲仁。 □“仁”的基本内涵。

《论语选读》复习整理 ppt.Convertor

《选读》复习2010浙江高考真题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847t2e3137k6x46aj6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