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
2Vo?Vy2 vo = vcos? vy = vsin?
tg?=
y tg?=2 tg?x
13、功 : W = Fs cos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α是F与s的夹角)
(1)力F的功只与F、s、α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安培力做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 14、 动能和势能: 动能: Ek?12mv 2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合= ?Ek = Ek2 - Ek1 =
1212mv2?mv1 221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公式: mgh1 +
1212 mv1?mgh2?mv222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 17、功率: P =
W =Fv cosα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t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 P一定时,F与v成反比)
P = Fv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
18、功能原理:
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19、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
高中物理公式 5
Q?fS相对?E2?E1 20、物体的动量: P=mv, 21、力的冲量: I=Ft 22、动量定理:
F合t=mv2—mv1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23、动量守恒定律:
m1v1+m2v2 = m1v1’+m2v2’ 或?p1 = - ?p2 或?p1 +?p2=0 (注意设正方向)
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 mV1+MV2=(M+m)V (能量损失最大) 24、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加速度a??kx mA 25、单摆振动周期: T?2?L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g26、弹簧振子周期: T?2?m kf固 f
27、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
28、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vT?v f 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波速v波长λ频率f关系:v??T??f (适用于一切波)
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29、浮力: F浮??gV
高中物理公式 6
V?m?
高中物理公式 7
30、密度: ??31、力矩: M?FL 32、力矩平衡条件: M顺=M逆
m,m??V,V
二、电磁学
(一)电场 1、库仑力:F?kq1q2 (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r2 k = 9.0×109 N·m2/ c2 静电力恒量
电场力:F = E q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2、电场强度: 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式: E?F 单位: N / C qQ r 点电荷电场场强 E?k 匀强电场场强 E?U d3、电势,电势能:
E ?A?电,E电?q?A 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q4、电势差U,又称电压 U?W UAB = φA -φB q5、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 WAB = q UAB 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qU?12mv 2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121qEL21qUL2 y?at? ?2222mV02mdV0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 tg?? 8、电容器的电容:
vyvx?qUL 2mdv0Q U c? 电容器的带电量: Q=c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电压不变 电量不变
高中物理公式 8
?S 4?kd(二)直流电路 1、电流强度的定义:I =
Q 微观式:I=nevs (n是单位体积电子个数,) tlR??2、电阻定律:
S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单位:Ω·m 3、串联电路总电阻: R=R1+R2+R3
电压分配
U1?R1,U?1U2R2R1U R1?R2 功率分配 P1?R1,P1?P2R2R1P
R1?R2R34、并联电路总电阻: 1?1?1?1 (并联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小)
RR1R2 两个电阻并联 R?R1R2
R1?R2 并联电路电流分配 I1?R2,I1=
I2R1R2I R1?R2R2P R1?R2 并联电路功率分配 P1?R2,P1?P2R15、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UU 变形:U=IR R? RIE E?U?Ir E r R?r2 路端电压:U = E -I r= IR
输出功率:P出 = IE-Ir = IR (R = r输出功率最大) R
电源热功率:Pr?Ir 电源效率:
22??P出P总=
UR= R+rE6、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焦耳定律(电热)Q=IRt 电功率 P=IU
2U2t 纯电阻电路:W=IUt=IRt?R2 P=IU
非纯电阻电路:W=IUt ?IRt
P=IU?Ir
22高中物理公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