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题 一.管理学基础
1.基层管理者通常称为监督者,但也可以叫做流动管理者,区域管理者或领班。 2.高层管理着负责对整个组织作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订计划和目标的人员。 3.效果通常被描述为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工作活动。
4.如果一个人的主要工作是减少浪费,那么他更应该是有效率的管理者。 5.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6.日益强调的组织和管理中的道德问题对管理者的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必须重新定义价值,重建信任,增强责任感。 7.团队导向是新组织而非传统组织的特征。 8.现代管理的中心是人。
9.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
10.实现部门之间利益的关键是资源配置,进行资源配置时应以职能目标为依据。
11.某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并能按时完成生产任务,但市场供过于求,这反映出厂家生产有效率和效果,但无效益。
1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履行职能时,强化计划,组织与控制职能,弱化领导职能。 13.早期行为科学认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14.决定管理系统的性质,特点,结构和功能的首要因素是组织目标。 15.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管理者的职业特征。 16.有效的管理者在沟通中花费时间最多。 17.成功的管理者在网络联系中花费时间最多。 18.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意味着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9.组织的特征是有明确的目标,由人员组成,形成系统化结构,相互分工与合作。 20.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系统。
21.与其他管理职能相比,管理协调的基本特征是平等性,互利性,主体广泛性,结果不确定性,对象复杂性。
22.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3.管理的基本特征有: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4.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管理活动,管理过程。
25.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管理者,有各种资源,有机构。 26.协调同他人的工作可以看做管理型工作不同于非管理型工作的表现之一。
27.效率对管理者而言很重要,因为他们要解决的是以低投入换取高收益的问题。
28.下述研究大体支持了明茨伯格的观点——无论组织的类型和组织的层次如何,各组织都有相同的管理角色。
29.营销部门的雇员最主要的工作不是针对消费者展开的。
30.鉴于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迄今为止,管理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31.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2.任何管理都是在某一特定组织中进行的,是为特定组织服务的。 33.参与社会分工是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业特征。
34.优秀管理者的技能是一种稀缺商品,薪酬方案只是该组织对这种稀缺商品价值的一种度量。
35.基层管理者用在组织的时间最多。当影响管理的各种环境因素处于不规则的非线性变化状态时,其影响力就更强。
36.管理的四项职能分别是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计划是定义目标,制定战略以获取目标,以及制订计划和直辖活动的一种管理职能;组织包括决定应该从事哪些任务,应该由谁来从事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和归集,由谁向谁报告,以及在哪一级作出决策的一种管理职能;领导是包括激励下属,影响工作中的个体或团队,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或者以何种方式处理雇员的行为问题的一种管理职能;控制是指监控,评估工作绩效,同时与预先设定的目标相比较,如果有必要还应该采取措施使工作绩效回到正常的工作轨道上来。 37.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38.组织的特征:每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每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每个组织都发育出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39.有效率的组织不一定有效果。管理就是要使资源成本最大化。所以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管理还必须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即追求活动的效果。当管理者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我们就说他们的工作是有效果的。因此,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效率和效果是互相联系的,组织可能是有效率但却是无效果的,那种要把错事干好的组织就是如此。
40.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力要素只是一种资源,只有通过管理才能转化为效益。如果没有一定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环境的保证,科技成果则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现实生产力又较难转化为效益,导致科技与经济的脱节,生产力各要素也只是潜在生产力。先进的科技未必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生产要素也只有通过组织调动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能动性;资本要素同样只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获得预期的回报。相反,管理失控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管理师生产力,是比科技,劳动力和资本更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霍桑持续了数年时间的试验研究,其研究的结果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法约尔的代表作是1916年发表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4.梅奥认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5.“权变理论”的核心是研究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6.泰罗视工人为“经纪人”。
7.统一指挥是指每一个雇员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司的命令。
8.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的一个主要责任就是培育学习的环境,以建立整个组织的学习能力。
9.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认为工人是“社会人”。 10.法约尔提出的组织中平级间的横向沟通被称为跳板原则。 11.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力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例外原理。
12.因提出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而被称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13.官僚行政组织的特征是依据劳动分工明确,具有清晰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划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
14.霍桑研究对组织中个人行为的作用这种管理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5.戴明和朱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
16.知识管理包括培养学习型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知识可以共享。
17.马克思—韦伯认为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的权力是理性—合法权力。 18.管理科学理论的形成主要是运用了运筹学。
19.科学管理的要点是: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把计划职
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0.霍桑试验的结论是: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1.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韦伯。
22.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精确测量的要点。
23.什么是非正式组织?答: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以感情为纽带而形成的,它没有固定的编制,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取决于成员自发自愿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共同行为规范以约束成员的行为。
24.泰罗强调管理的哪些管理原则?答:泰罗强调管理的四条原则: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以代替旧的经验方法;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与工人们衷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能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25.简述“霍桑试验”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成果。答: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照明试验,装配小组试验,访谈试验,以及对接线工作室的研究。霍桑试验的研究成果是梅奥的人群关系理。 其内容包括: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26.简述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答:包括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的甄选,正式的规则和法规,非个人的职业生涯导向。
27.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各组成部分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相互依存。2.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各部分不是可以分离的简单集聚,而是按一定规律,一定方式组成的整体。3.系统的层次性。每一个系统又归于一个更大的系统。
三.管理与环境
1.一般环境包括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条件,政治/法律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人口条件,技术条件和全球条件。与具体环境相比,这些领域的变化对组织的影响通常要小很多。 2.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构成要素:组织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1)不确定性的第一个要素是环境变化程度。如果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经常变动,称为动态环境。如果变化很小,则称为稳态环境。稳态环境中或许没有新的竞争者,或许现有竞争者没有新的技术突破,公众压力集团极少有影响组织的活动,等等。(2)不确定性的另一个要素是环境复杂性程度。 复杂性程度是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以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一个组织打交道的竞争者,顾客,供应商以及政府机构越少,组织环境中的复杂性就越小,不确定因素因而就越少。复杂性还可以依据一个组织需要掌握的有关自身环境的知识来衡量。 3.对于大多数企业组织,应视环境为制约因素,通过组织的内部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 4.决定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依据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它们的变化速度。 5.现实是万能论和象征论的结合。
6.竞争是无情的,在环境的威胁面前,只要自己比对手更优秀,就能够在竞争中取胜,这是一条永不变更的规律。
7.员工不是企业组织的外部利益相关者。 8.组织文化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9.塑造组织文化时,应该注意组织领导者的模范行为在组织文化的塑造中起到号召作用和导向作用。
10.组织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目标凝聚,价值凝聚。
11.相对于组织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而言,组织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组织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