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生产设施管理,保证生产和设施的正常运行,确保生产设施满足工序能力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对生产设施的选型与购置、安装与调试、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拆除和报废全过程的管理。
3 职责
3.1 各部门、车间负责工作范围内的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 3.2 检修人员负责设备设施的检维修。 4 内容和要求 4.1 设备使用和管理
4.1.1 对于新机型设备,使用单位根据使用说明书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4.1.2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运行记录。
4.1.3 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企业全部重要设备台帐、主要设备台帐。
4.1.4 设备实行分类别管理,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对所分管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记录:设备使用单位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实记录有关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及时联系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4.1.5 设备使用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设备综合检查,填写设备检查原始记录。 4.2 设备的维护保养
4.2.1 精心维护好设备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各类维修工作量、降低维修费用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为此必须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4.2.2 开展“完好设备”及“无泄漏”活动,对公司所有设备,实行岗位包机到人制。做到所有设备、管道、阀门、法兰、电器仪表、动静密封点等都落实到人,真正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道、个个阀门、块块仪表都有专人管理。
4.2.3 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好操作规程,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
4.2.4 操作人员对所有使用的设备,应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懂工艺流程,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操
1
作。
4.2.5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4.2.5.1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和停车。
4.2.5.2 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4.2.5.3 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坚持润滑油过滤制。
4.2.5.4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达到设备无杂音,仪表准确、灵敏。
4.2.5.5 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做到设备见本色,无油垢,使设备运行正常。
4.2.6 各工段所有备用设备,由当班工段长负责落实当班岗位人员管理,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运转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所有备用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4.2.7 操作人员如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立刻上报当班调度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未处理的缺陷需记于运行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4.2.8 维修人员(机、电、仪)应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4.2.8.1 定期上岗检查,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4.2.8.2 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向班长或部门负责人上报,部门负责人应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消除。
4.2.8.3 维修工在完成检修任务后,及时填写检修记录(包括损坏部件、更换部件名称、数量、检修人姓名及检修日期等项)。
4.2.8.4 按质按量完成维修任务。
4.2.9 设备管理人员应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提高。
4.2.10 未经主要负责人批准,不得将配套设备、备用设备拆件使用。 4.2.11 设备维护保养标准
操作人员做到“四懂”、“三会”,即即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懂工艺流程,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4.2.11.1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
4.2.11.2 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2
4.2.11.3 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4.2.11.4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4.2.11.5 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4.2.11.6 发现设备不正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逐级上报。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
4.2.11.7 对备用转动设备每班进行一至二次检查、盘车。 4.2.11.8 维修人员维护保养标准
4.2.11.9 定时定点检查,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4.2.11.10 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检修予以消除。
4.2.11.11 按质按量完成维修任务。 4.3 设备的检修管理
设备的检修管理执行《检维修管理制度》。 4.4 设备的闲置、封存、启封、拆除和报废管理
4.4.1 已经安装验收,投产使用,而生产上暂时不用的设备均为闲置设备,应在设备台账中注明“闲置”,并在设备上悬挂“闲置设备”牌给予标识。
4.4.2 闲置三个月以上的设备,由使用单位对闲置设备进行就地封存,并做好防腐工作,对闲置设备要进行定期保养。
4.4.3 封存设备启用时,由使用单位对闲置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压力容器在封存期间未定期检验的,在启用前进行内外部检验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封存设备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4.5 生产设施的拆除和报废
4.5.1 由使用单位填写“设备拆除报废申请表”一式三份报各部门、车间,各部门、车间组织有关人员鉴定,提出意见,报生产副总审核。
4.5.2 在进行拆除作业前,应由作业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对拆除施工进行风险分析,评价拆除作业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然后由施工单位制定拆除计划或拆除方案,并制定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
4.5.3 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理干净,由各部门、车间研部及相关部门共同验收合格方可报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报废的危险化学品和清洗产生的废水应按照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
4.5.4 由于革新、挖潜、改造后拆除的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由使用单位办理退库,仓库妥善保管。
4.6 设备的密封管理 4.6.1 管理措施
4.6.1.1 建立健全各级密封管理制度,密封管理职责明确,公司、科室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比。
4.6.1.2 开展创建和巩固无泄露工厂活动,消漏、堵漏工作应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暂不能消除的泄露点应记录在案,做出消除规划。
4.6.1.3 按时做好密封泄漏点的检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4.6.1.4 组织各种密封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密封新技术、新材料。 4.6.2 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
4.6.2.1 动密封: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连续运转(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或的密封。如压缩机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
4.6.2.2 静密封:设备(包括机床和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静密封。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各种阀门、丝堵、活结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器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线头、仪表孔板、调节阀、附属引线、以及其他设备的结合部位,均属静密封。
4.6.3 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4.6.3.1 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4.6.3.2 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个静密封接合处,算一个静密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门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个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
4.6.3.3 泄漏点的计算方法:
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它原因造成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4.6.3.4 泄漏率计算公式:
4.6.3.4.1 设备及管线的结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
4
无污垢。
4.6.3.4.2 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机器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吸薄纸条的方法)。
4.6.3.4.3 电器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等结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4.6.3.4.4 乙炔气、氢气、氮气、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4.6.3.4.5 蒸汽系统用肉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
4.6.3.4.6 酸、碱、盐等化学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4.6.3.4.7 水油系统宏观检查或用于摸无渗漏、无结垢。
4.6.3.4.8 各种机床变速箱、立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没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机、导轴不进行统计和考核。
4.6.3.5 动密封点的检验标准
4.6.3.5.1 各类往复式压缩机曲轴箱盖,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 4.6.3.5.2 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但运行期允许有微漏,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状况,在距填料外盖300mm内取样分析,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范围。填料不允许漏油,而活塞杆应带有油膜。
4.6.3.5.3 各种注油器允许有微漏现象,每1分钟不超过一滴,但要经常擦净。 4.6.3.5.4 齿轮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每1分钟不超过一滴。
4.6.3.5.5 各种传动设备采用油环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有微渗、应随时擦净。
4.6.3.5.6 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60滴。 4.6.3.5.7 输送物料介质填料,每分钟不多于40滴。
4.6.3.5.8 凡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压缩机,初期不允许泄漏,末期每分钟不多于5滴。
4.6.3.6 密封管理区域划分的原则
4.6.3.6.1 生产装置所属设备、管线及附属冲洗、消防、生活等设施,管线的精、动密封管理,有各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管理。
4.6.3.6.2 生产装置内的仪表工艺图、风管、仪表专用伴热管线、压力表和阀门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