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此刻要保持心境平静。不生气,不狂喜,不大悲。如果你跟老婆夜里吵架,
而且赌气很严重,夜里11点气都还没消,那你第二天一定精神萎靡不振。
虚症:免疫力下降、易疲劳、上肢无力、腹部堵胀、体毛变浓、呼吸困难、胃寒等。 实症:淋巴发炎、偏头痛、肩膀酸痛、颈侧酸痛无力、发热、耳鸣、小便异常等。
11、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
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11
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
脑清晰、气色红润。
食疗法:花生、芝麻、核桃仁、葡萄、香蕉、番茄、莲藕、韭菜、木耳、螃蟹、鸡肉、
牛肉、海带等。
虚症:头昏、眼睛发黄、视力下降、皮肤灰暗、无光泽、体力差(休息不好压力大)等。 实症:偏头痛、胸口胀、口苦、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力重是右上腹疼痛等。
12、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
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12
养生之道: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建议饮食多选择:花生、芝麻、核桃仁、山楂、葡萄、香蕉、李子、番茄、莲藕、
韭菜、木耳、牛肉、鸡肉、海带等。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
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心、心包、肝、脾、肺、肾)络腑,阳经属腑(大肠、小肠、三焦、胃、胆、膀胱)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阴,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
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
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
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
13
也,时者生之用也!
好像这BBS经常出问题,有些贴不见或打开未页,最近也比较少上来坛子,图片
重新链接并加上了常用穴位图,让大家看得更清晰。
应大家要求重新上传图片了。
同时加上任脉和督脉的图片啦:::
关于补泻什么时候按什么穴请参考 《 子午流注纳子法-什么症在什么时候按什么穴!》
子午流注纳子法-什么症在什么时候按什么穴!
子午流注纳子法又称“纳支法”。其运用方法是按十二地支时间的推移配合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顺序开穴施治,也可按五输穴配合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取穴针刺。 1.按时循经取穴法
按时循经取穴法又称“一天六十六法”。按一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即寅时属肺、卯属大肠、辰属胃、己属脾……。这种配属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气血流注有盛有衰,肺气旺于寅时(清晨3—5点)而终于卯时。如肺经发生病变,可选取肺经的有关腧穴,当其方盛之时,采用“迎而夺之”的泻法;肺气衰退之时,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其他各经病变依次类推。 2.补母泻子取穴法
补母泻子取穴法是根据五输穴与五行的相生规律,法于“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以子母穴作为基础。例如肝经病变属实者,取肝经的子穴行间(五行属火),针刺用泻法;虚证则取肝经的母穴曲泉(五行属水),针刺用补法各经病变依次类推。若时辰已过,或见不虚不实证,可取本经的本穴和原穴治之。(见下表)。
补母泻子取穴法
经脉 五行 流注时间 证候举例 补法 泻法 本穴 原穴 14
母穴 时间 子穴 时间 肺 辛金 寅3-5 大肠 庚金 卯5-7 胃 戊土 辰7-9 咳喘、心烦、胸满 太渊 卯 尺泽 寅 经渠 商阳 太渊 合谷 齿痛、咽喉及面口鼻疾患 曲池 辰 二间 卯 腹胀、烦满、脚气 解溪 巳 厉兑 辰 足三里 冲阳 太白 少府 阳谷 太白 神门 腕骨 脾 己土 巳9-11 舌本强、腹胀满、体重、黄疸 大都 午 商丘 巳 心 丁火 午11-13 小肠 丙火 未13-15 咽干、舌痛、掌热 项强、颌肿、肩痛 少冲 未 神门 午 后溪 申 小海 未 膀胱 壬水 申15-17 头项腰背腘月耑疼、癫疾 至阴 酉 束骨 申 足通谷 京骨 阴谷 肾 癸水 酉17-19 心悸、腰痛、少气 复溜 戌 涌泉 酉 太溪 大陵 戌 心包 丁火 戌19-21 痉挛、心烦、胁痛、妄笑 中冲 亥 劳宫 大陵 支沟 阳池 三焦 丙火 亥21-23 耳聋、目痛、喉闭、癃闭 中渚 子 天井 亥 头痛、胁痛、疟疾 胆 甲木 子23-1 侠溪 丑 阳辅 子 足临泣 丘墟 胁痛、疝气、呕逆 大敦 太冲 肝 乙木 丑1-3 曲泉 寅 行间 丑 这表以前主要是用于针灸的,但也适用自己按摩,拥有这个表就好简单了,平时一般的症状,我们只要按两三个穴位就足够了,不过大家要看清楚时辰来按。如:脾虚,要补母穴,午时11-13点按大都,其它时辰可以多按按太白穴;再如心火盛,则在午时11-13点按神门穴。
同时异经也可以取用补母泻子法:如肾虚证,“虚则补其母”,可取、与肾经
相生关系的肺经(肾属水,肺属金,金生水,肺经为肾经之母),在卯时5-7点,取肺经的母穴输土太渊穴(土生金)及肺经的本穴经渠穴补之。
15
又如:大肠经实证,“实则泻其子”,可取与大肠相生的膀胱经(大肠属金,膀胱经属水,金生水,膀胱经为大肠经之子),在申时15-17点按膀胱经的子穴输木束骨穴(水生木)及膀胱经本穴通谷穴泻之。其它可类推。
根据中医理论:经贯上下,络交错于各经间。人有12经脉,分为阴阳及手足,2类各有三组,各组各连到一个脏腑,经脉循坏的顺序,为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至肺经。 失眠:
1) 肝火上炎;肝炎上亢,伴随上火;灸太溪穴(肾经,用肾水养肝目,降肝阳),大墩穴
(肝经井穴,引肝经火下行)
2) 胃腹不和:胃不和则卧不安,灸中脘穴(降胃气),内庭穴(胃经,健胃化食)
3) 心肾不交:心主火,肾主水,上面火大,下面水大,上面热,下面凉,伴随舌头红,眼
睛红,手心发热,脚冰凉,夜尿多。大陵穴(手),涌泉穴(脚) 4) 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灸神门(手),三阴交(足)部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