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药知识
一、 对煎药器皿的要求 ........................................................................... 2 二、 注意加水量 ....................................................................................... 2 三、 煎前浸泡 ........................................................................................... 3 四、 掌握火候 ........................................................................................... 3 五、煎药次数 ............................................................................................ 4 六、 煎药时间 ........................................................................................... 5 七、 特殊煎法 ........................................................................................... 5 八、 关于道地药材的认识 ....................................................................... 6 九、服药的方法 ........................................................................................ 7 十、 简而言之 ........................................................................................... 8
1
汤剂是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剂型。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入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方剂应用,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它药液熬制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明代医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所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不小。那么,怎样煎药才能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呢? 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
一、 对煎药器皿的要求
最好用砂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不宜使用铝锅或铜锅。因为铝、铁、铜的金属活性较强,很可能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轻者使药物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发生沉淀,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重则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
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此外,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以利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应稍高一些,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 煎锅要经常保持清洁,每次煎完药后最好立即去掉药渣,以免影响下次煎药效果。
二、 注意加水量
加水量应根据药量的多少,吸水程度及需要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定。一般头煎加水量多一些,以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为度,第二煎加水量可酌减。确定汤剂加水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经验估量法: 加水量 解表剂 头煎 二煎 400-- 600 ML 280-- 300 ML ; 一般药剂 500 --700 ML 300 --350 ML 滋补剂 700-- 900 ML 400--500 ML 另一种计量加水法,公式如下: 2
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 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 对于吸水性较强的草药,可选用: 煎药代水法 即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熬, 弃渣取汤,然后用其汁煎 熬其他药; 分煎合汁法 即将需水量大的与小的药物分煎,各滤出其汁,再混合煎熬浓缩。 (即将药合在一起煎,煎上两三次,将每次煎取的300毫升左右 的药汁滤掉杂质混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 毫升左右服用。前 多汁浓缩法 两种方法适用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的情况;第三 种方法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还需注意的是,煎药 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如果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 三、 煎前浸泡
为了提高煎出率,药物在煎煮前宜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不利有效成分浸出。
四、 掌握火候
沈括就指出:“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明代医家李梴指出:“如补汤慢火煎熬,汗下及治寒湿药,紧火煎服。”明代罗周彦《医宗粹言》云:“凡煎汤药,初欲微火令小沸……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明末著名医僧胡慎柔云:“古人煎药,各有法度。表药以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 火候指火力的大小、温度的高低而言。分为“文火”、“中火”、“武火”三种。 “文火” 药液呈微沸状态,药液中药物对流缓慢每隔5-6分钟搅一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