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为中心,树立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丰碑的长篇小说是( ) A.《红楼梦》 B.《狂人日记》 C.《儒林外史》 D.《西游记》
2.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3.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下图邮票所体现的艺术形式形成于( )
A.乾隆年间 B.道光年间 C.同光年间 D.民国年间
4.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制一个小题。你觉得下列哪一项不合适( ) A.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B.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C.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D.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推器
5.16世纪以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逐渐趋于停滞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封建专制制度 C.自然经济的状态 D.儒家传统思想
6.《新唐书·文艺列传》载:“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下列作品符合材料所描述的书法家创作风格的是( )
A. B.
C. D.
7.明清时期,《封神榜》(三国演义(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小说广为流传,深受民众喜爱。其原因是这些小说( ) 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 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 C.弘扬了传统道德观 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
8.“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
9.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用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 ②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 ③文学领域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④风俗画成为画坛的亮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请阅读下面的精美文句,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路”。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是( ) A.楚辞、汉赋、唐诗、元曲 B.元曲、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元曲 D.唐诗、宋词、楚辞、汉赋
12.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问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 ) A.宋词 B.元曲 C.明清小说 D.京剧
13.《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应用数学著作。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约成书于西汉 ②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③是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④它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苏轼谈绘画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据此可知影响苏轼绘画主张的是( )
A.佛道思想的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的壮大 D.文化专制强化
15.唐宋之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从分期角度提出“唐宋变革”理论的首推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他于1910年在日本《历史与地理》上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下列支持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有( ) ①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②科技发展与程朱理学的出现 ③城市经济发展与交子出现④文学艺术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16.战国时期,地处南方的楚国存在许多瑰丽的神话,《九歌》就是经过加工的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能歌善舞的楚国人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影响了诗歌创作。材料表明楚辞( )
A.植根于悠久的文化渊源 C.开启了浪漫主义新时代
B.创作出现了地域局限 D.侧重于反映自然风光
17.下图为清代郑板桥的扭长画竹,该图( )
A.讲究布局工整 B.色彩对比强烈 C.追求气势雄壮 D.注重抒情写意
18.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其中,“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现评判的能力,如“客现论述历史事件”等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古代战国队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B.中国古代早期的印刷术主要是雕版印刷,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C.《韩非子》提到“司南”,说明战国时期人们已知晓磁石指南的特性 D.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19.有学者认为,科学的进步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闲暇”,不为生活而奔彼。而中国古代生活上有保障的富人不屑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真正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是工匠、失意的文人。按该学者的理解,古代科技存在的不足是( ) A.社会环境相对紧张 B.知识阶层的贫困化 C.主流意识认识不足 D.生产力发层较落后
20.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 A.马克思的论述 B.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21.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只记载药物365种,后来便“代有增附”,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元代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的药物达到1892种。这表明中医药业( ) 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 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 C.传承发展前代药学 D.独步世界医学之林
22.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
A.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B.传统科技已经转型为近代科技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对世界做出重大贡献
23.《三国演义》以陈寿《三国志》为蓝本,经各家说话人熔裁敷演,由罗贯中于元末明初写定。该书结构宏伟,场面壮观,人物众多,重于叙述历史事件而薄于文学创造,人物有类型化倾向,语言半文半白。这反映出( )
A.历史向文学嬗变的痕迹 B.该书史学性和文学性均很高 C.历史人物通常类型鲜明 D.小说是认识历史的最佳途径
24.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在千福寺壁画中,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说明了吴道子的宗教画( ) A.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 B.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 C.重视线条描绘的写实风格 D.具有浓郁的世俗化的倾向
二、简答题
25.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风格及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时代 画种 绘画风格 时代特征 及其特点 新石器时岩画 代 粗犷,又不失浪漫 浪漫、 战国、汉代 帛画 神秘又不失古拙 自然、生动、质朴、 社会危机、 魏晋 文人画 凸显个性 士人群体形成 顾恺之 “以形写神” 政治统一、经吴道子 唐代 画种丰富 雍容华贵 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吴带当风” 展 文人山水注重意境 画 宋、元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的兴起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商业兴盛、城风俗画 描绘市井生活 市发展、文化普及 张择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测试题(含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