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32例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2例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

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组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扩张冠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凝血、促进组织恢复、降低血脂、抑菌、镇静安眠和短暂降压等应用。临床上除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传导阻滞外,还广泛用于肝炎、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等。随着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笔者现对1996-2008年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32例病例进行分析,希望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借鉴。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与性别

32例病例中,男17例,女15例,男性略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为35~86岁,平均55岁,其中60岁以上者9例,40~60岁者15例,40岁以下者8例。各个年龄段都有过敏反应发生。

1.2 原发疾病与过敏史

32例患者中30例有原发疾病诊断结果,其中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5例,脑血栓病3例,肝炎、肾炎各2例,面神经麻痹、颈椎病各1例;2例仅有疾病描述性状,没有明确的疾病诊断结果。另外,32例病例中,8例有过敏史(青霉素类过敏2例,磺胺类过敏1例,花粉过敏1例,酒精过敏1例,其他不详),12例没有过敏史,12例不详。

1.3 给药方法

分别用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0.9%氯化钠溶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合并用药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肌苷注射液。用药量10~2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

2 临床表现 2.1 变态反应

17例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其胸前及四肢出现散在斑丘疹,并有烧灼感。立即停药,经对症治疗4~16 h后皮疹逐渐消失。1例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摸不到、血压为零、小便失禁,立即停药,经给予安定10 mg肌注、硝酸甘油5 mg加入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症状很快缓解并消失。3例患者合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数分钟(3~10 min)后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立即停药,予以吸氧并对症治疗后缓解。

2.2 神经系统反应

2例患者在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合并肌苷针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四肢肌肉疼痛、头晕、头痛、全身不适,但生命体征正常,未引出其他病理反射,停药观察1 d,未做对症处理,上述症状自行消失。

2.3 心血管系统反应

4例患者在输液半小时后,发生胸闷、心悸、血压下降,立即停药,经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2.4 呼吸系统反应

2例患者在静滴过程中出现鼻塞、咽痒、胸闷、气喘、双肺布满哮鸣音,经停药、对症处理后缓解。但患者再次用药又出现上述状。

2.5 肝胆系统损害

1例患者静滴10 d后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继续静滴2 d后又发现尿黄、尿频、尿痛、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大便灰白,化验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停用、对症治疗,3周后肝功能正常;3个月后,再次用药又出现上述症状。

2.6 其他类型反应

1例患者静滴2 min后,感觉针头周围疼痛,继而出现红肿,停药后,疼痛逐步缓解,3 d后恢复正常。另有1例患者在输液20 min后,出现畏寒发热(39 ℃)、寒颤,考虑为输液反应,立即停药,予吸氧、静推地塞米松10 mg,并予物理降温,6 h后恢复正常。

3 讨论与分析

32例病例中,发生变态反应最多,共21例,其中有1例过敏性休克,其他类型反应共11例。出现反应最快的为用药2 min,最迟为用药10 d后发生。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机制尚不很清楚,原因也比较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 中药注射剂本身原因

中药注射剂由于原药材成分比较复杂,含有蛋白质、鞣质、树胶等大分子,在提取过程中有可能残留,若进入血液就会引起不良反应[1]。另外,由于生产厂家较多,质量差异较大,经有关部门检测,不同厂家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最高含量分别是最低含量的5.3倍和4.0倍,导致临床给药量差异太大,影响临床药效。所以,医院应尽量选用信誉较好厂家同一批号的产品,以避免药物质量的影响。

3.2 药物配伍方面的原因

有资料显示,丹参注射液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溶液配伍6 h内尽管溶液的pH值、颜色、澄明度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临床上两者配伍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率较高[2]。另外,本院有2例患者同时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肌苷针剂(在同一容器内)出现不良反应,提示两者可能有配伍方面的问题,其原因与机制尚待研究。为避免产生过敏反应,临床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时尽量单独使用,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用[3]。

3.3 选用溶媒不当

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酸类,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中丹酚酸B是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丹酚酸B是弱酸性成分,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4]。而复方丹参注射液的pH为4~6.5,与pH值偏碱性的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可产生大量不溶性颗粒,增加不良反应的机会,临床应加以注意。

3.4 滴速过快

滴速过快可使瞬间进入静脉的药物过多,使不良反应增加。所以,在静滴过程中,要做好用药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控制好滴速。

3.5 患者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的类型不同可能对此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笔者所分析的病例可以看出,有过敏史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所以,对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建议先作皮试,以确定呈阴性反应,方可静脉滴注[5]。

参考文献

[1] 张 冰,徐 刚.中药不良反应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47.62.

[2] 黄 萍,姜春玲.安徽省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6,3(2):85-88.

[3] 宫文武.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91例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1,(3):156-159.

[4] 柴士伟,潘桂湘,张艳斌.丹酚酸B在模拟消化道体液中的稳定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6,23(4):332-333.

32例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32例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组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扩张冠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凝血、促进组织恢复、降低血脂、抑菌、镇静安眠和短暂降压等应用。临床上除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传导阻滞外,还广泛用于肝炎、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等。随着复方丹参注射液在临床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7kxx1vvhe6o2vt5lzj67d82u9zjet00ie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