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贬低式教育是喂给孩子最毒的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贬低式教育,是喂给孩子最毒的药

折利锋 整理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贬低、否定孩子,让他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不应该被善待,这才不是打击式教育。

实际上,打击就是打击。

打击带给孩子的从来都不是教育,而是伤害。 从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到底有多苦

刚完结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里,齐明月就是一个被从小父母不断否定的孩子。 买衣服事件,就是齐明月妈妈“打击式教育”的一个小小缩影:

一开始,齐明月先拿起了一件白色的衣服,妈妈却批评她:“不爱干净还爱穿白色的,以后你自己洗想买什么颜色都行!”

齐明月讪讪地缩回了手,又挑了一件黑色的,结果妈妈却说黑色不适合她。

最后,齐明月按照妈妈的喜好选了粉色,可妈妈还是不满意,骂她:“你跟你爸真是一模一样,一点主见也没有!”

伴随着妈妈的否定和打击,齐明月长成了一个典型的“低自尊者”: 认为自己很差劲,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总是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境地,一旦出现一点矛盾,都会认为是自己的错; 面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时,经常产生“我不配”的想法。

腾讯一档节目《不好说特想听》里面,27岁的时尚公关天天和他妈妈的一段对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天天说:“我每天在帮别人解决问题,我特别希望有一天的时候,我爸妈能帮我解决问题。”

妈妈理所当然地回答:“好啊,你可以跟我说啊。” 可天天却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我说完了以后,错还是在我,是因为我的能力有限,这是你告诉我的。” “我在外面已经很难了,我要的是妈,你懂吗?” 这一刻,哪怕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天天的委屈和压抑。

或许在旁人看来,天天很优秀,也很成功,拥有一份高学历和光鲜亮丽的工作,还早早实现了财富自由。

但在妈妈看来,天天没什么了不起,他依旧是那个浑身毛病、不知轻重的孩子罢了。 心理学家费尔贝恩说过:

“儿童受到父母不好的对待时,为了维持父母是好的这种意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不好的。”

父母打击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不配被爱,也不配快乐。 最终得到的,就是一个自卑、怯懦、郁郁寡欢的孩子。 被支持和信任的孩子 活成了一束光

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指的是当一个人被寄予期待后,他便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更容易达到对方的期待。

很多时候,父母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台湾拍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

面对孩子的不足,父母可以指责孩子:“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 但也可以选择发掘孩子的优点:

“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当孩子考试失误了,父母可以埋怨孩子:“这题你不是练好几遍,笨得喔。” 但也可以再多一点耐心:

“你不笨,是这题得练好几遍喔。”

同样的字,只要简单变换一下顺序,就能从诛心变得温暖。

有一天,妈妈给孩子梳头的时候,孩子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突然哽咽地说:“妈妈,我好难看。”

妈妈听了很惊讶,因为在她眼里,女儿“超漂亮的”。

于是,这位妈妈向女儿列举了很多证据:“超可爱的小酒窝”、“漂亮的巧克力肤色”,还有“一口漂亮的小白牙”。

最后,妈妈看着女儿的眼睛,郑重地告诉她: “你很美,你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任何你喜欢的样子。”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担心等自己不在了,孩子该怎么办,总是害怕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刁难。

可面对困境的秘诀,从来都不是自卑和逃避,而是乐观、勤奋、善良。

但这些美好的品质永远不会凭空出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从我们身上一点点复制。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留给孩子的不是打击,不是否定。

贬低式教育是喂给孩子最毒的药

贬低式教育,是喂给孩子最毒的药折利锋整理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贬低、否定孩子,让他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信任,不应该被善待,这才不是打击式教育。实际上,打击就是打击。打击带给孩子的从来都不是教育,而是伤害。从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到底有多苦刚完结的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里,齐明月就是一个被从小父母不断否定的孩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7jr158ysk3gznb0gt563y3j84vsq000ad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