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说课程
作者:魏芳 朱琴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32期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266-0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核心课,地位是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先修课程基础上,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为后续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了使课程之间能够有机衔接,以医院感染与预防为例,这与《病原微生物》内容密切相关,课前我们与病原学老师将部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实现知识点对接。 依据《人才发展规划》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将课程总体目标定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并重的卫生专门人才。将总体目标进行具体化,确立知识目标为:掌握护理基本理论、护士素质与行为规范要求,熟悉护理的基本概念等。能力目标为:掌握各项护理操作,为病人提供身心需要的整体护理。素质上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本课程共21章,第一~六章为护理学基础理论,七~二十一章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按临床护理工作情境进行整理和序化分:门急诊、入院、生活照护、治疗性护理、出院护理五大模块。
为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以第十三章冷热疗法为例确立如下知识点:冷热疗法的作用、影响因素、禁忌症;知识应用点:冷热疗护理相关技术。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工作岗位需要,护考热点,确立教学重点为:基础护理操作流程、操作注意事项。将学生实际学习中反映的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确立为教学难点。如护理程序的运用、基础护理技术的运用。
在突破难点方面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以第十六章静脉注射为例,学生在掌握静脉注射技术之后将知识应用到血标本采集,实现了理论到知识的应用迁移。
该课程使用教材为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版,李玲主编的《护理学基础》,该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护士资格考试紧密接轨。在突破重难点上,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我们自主研发了微信公众平台,依托该平台加入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满足了学生课下学习需求。
我校护理实训中心有实训间8间,模拟病房、仿真教具、信息化实训教室。学校拥有临床实习基地省内省外共26家,能够完全满足学生实习需求。
我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基础护理学教学团队,现有15名专业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学校重视护理师资培养,每年派多名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增强了业务能力,同时还参与教材编写、课题主持等工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在制订课程整体设计方案时,基础护理学教研室全体成员广泛调研,分析临床护理需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观,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考虑中职生基础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条件,本着基础理论实用、够用原则,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新增了血糖监测、心电监护仪使用和电子体温单绘制,减少了铺床法、尸体护理学时。
学时分配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临床实际需要,安排理论80学时,实践64学时,鉴于实践学时的不足,利用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训间,满足学生需要。以口腔护理为例,学时数为1学时,包括3个重点、1个难点,讲解新课需要33分钟,主要知识点为四大项,知识量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
课后根据本节内容按小组分配任务,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病例,在课下进行模拟演练,课上进行表演,之后有学生互评再由教师纠正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程的教学组织上,包括学校学习,临床实习,护考辅导。具体如下,第一学期学习护理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学习基本技能操作、第三學期进行全实训教学、第四、五学期临床实习36周,最后一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护考辅导。
具体的教学安排分课前、课中、和课后。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示教法、通过情景导入布置工作任务法、案例分析法、和角色扮演法(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获得不同体会,培养了其人文关怀素养)。教学手段主要有:依托微信平台的网络教学资源、小助教辅导实训、模拟病房和仿真教具。
考核方面坚持淡化知识、突出能力、注重过程的原则,进行过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80%的学生达到了及格水平,其中有50%的同学在80分以上,近三年护考通过率达到了85%以上。
能力方面,护理技能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我校学生在护理技能大赛中不断突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们学生积极参加文明风采大赛,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取得可喜的成绩。
对于本课程的评价,我们每学期举办一次公开课,收获了同行的好评也汲取了更多更好地宝贵经验。同时也对毕业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和本课程的设置满意度在70%左右。
我们的信息化实训室帮助我们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每年我们从各级护理技能大赛中选拔获奖选手担任助教,辅助低年级学生进行实训。以及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实现了教学效果延伸最大化。
针对目前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我们下一步会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应对。继续完善网路资源、开辟临床见习基地、岗前安全培训,降低职业损伤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