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河北省行唐县第一中学高三化学调研复习 12-3课时作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时作业(三十六)

一、选择题

1.(2010·广东广州高三一测)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

答案 D

解析 A中固体混合物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在收集NH3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B中NO收集应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是NO2;H2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下列气体发生装置,当加入适当的块状固体和液体时不具有随开随关功能的是( )

答案 D

3.在实验室中可按下图所示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 )

A.HCl B.Cl2 C. CO D.NH3 答案 D

4.(2010·湖南九校联考)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取、提纯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D

- 1 -

气体 NO2 SO2 NH3 CO2 a 浓硝酸 浓硫酸 浓氨水 稀硫酸 b 铜片 Cu 生石灰 CaCO3 c NaOH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碱石灰 浓硫酸

解析 A项,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生成的NO2,故最后收集不到NO2,故不正确;B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酸性KMnO4能氧化SO2,收集不到SO2,故该装置不可行;C项,碱石灰是固体干燥剂,而题给的装置适用于液体干燥剂,故不正确。

5.在氯气的制备实验中,有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制备装置,其中分液漏斗与烧瓶瓶塞之间连接一段橡胶管和玻璃管。下列对其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防止氯气造成大气污染 B.使反应的氯气循环使用

C.使烧瓶内的压强与大气压保持一致 D.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更容易流入烧瓶 答案 D

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入盐酸时发现盐酸量少,未能与多孔塑料板上的锌粒接触,加入适量的水能让反应正常进行

B.纯碱与盐酸反应制取CO2也能使用该反应装置 C.该实验装置不必进行气密性检查

D.该装置使用普通漏斗,不能控制反应使其随时停止 答案 A

解析 加入适量水可使溶液与锌粒接触进行正常反应,A选项正确;该装置类似于启普发生器,可通过关闭弹簧夹使反应随关随停,但纯碱会迅速溶解在盐酸中,不能控制其反应,B、D选项错误;存在接口连接的实验装置均需要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C选项错误。

7.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

A.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答案 C

8.下列装置及实验设计中合理的是( )

- 2 -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忽略了CO2与C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且CO不会流动,该实验设计不能实施;②、③可以达到实验目的;④中气体应从左边通入。

9.下列操作或仪器的选用正确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错,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与HCl在冷却后会重新反应生成NH4Cl得不到NH3,B错,①分液漏斗顶盖没有打开,液体不易流下,②气体收集装置中进气管,出气管长短颠倒了。若图示中长颈漏斗内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说明不漏气,C对,D错,因为应将气体从左端导气管进入(CO2密度比空气大)

10.如图是制取、洗涤并测量生成气体体积的装置示意图。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下表所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物质 a(液体) b(固体) c(液体) 实验 A 稀盐酸 锌粒 浓H2SO4

- 3 -

B C D 浓氨水 浓硫酸 稀HNO3 生石灰 Cu片 Cu片 浓H2SO4 NaOH溶液 H2O 答案 A

解析 浓氨水与生石灰生成的氨气会与浓H2SO4反应;Cu与浓H2SO4生成的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Cu与稀HNO3生成的NO可被装置中的空气氧化。

二、非选择题

11.(2010·东北二次联考)某课外探究活动小组使用常用仪器,运用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原理巧妙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装置:

①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且该装置已固定。如何使反应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把试管底部钻出一小洞,并和广口瓶组装成如图乙所示装置,如果该装置中的隔板是用铁丝制成的,那么在不腐蚀铁丝的情况下能否制备氢气?________。如不能说明原因,如能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装置,即用橡皮塞代替铁架台来固定试管,请判断丙同学的做法是否可行?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用止水夹夹紧橡皮塞,然后从长颈漏斗中加水,如左侧液面高于右侧,且片刻后两侧的高度差不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使溶液与锌粒接触

--

(2)能 2Al+2OH+2H2O===2AlO2+3H2↑

(3)否 由于广口瓶被橡皮塞密封后,瓶内的气压会随液体的排入而增大,使试管中的液体不能在关闭阀门时排入广口瓶中,因而不能使反应随时停止,甚至会由于容器中气压过高而发生危险

解析 (1)气密性的检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加热法”(使气体受热膨胀,通过某一盛有液体的装置中是否有气泡产生来确定气密性是否良好)和“液差法”(从漏斗中注入水,通过观察液面的变化来确认气密性是否良好)。根据装置甲的特点,可选用“液差法”来检验其气密性。Zn必须与酸接触才能产生氢气,在没有酸的情况下可加入蒸馏水使液面上升从而与Zn接触。

(2)联想能产生H2的反应,显然不能选用稀硫酸或稀盐酸来制备H2,因Fe要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而溶解。金属Al能与强碱NaOH等反应产生氢气,且不需加热,满足启普发生器制气体的条件。

(3)根据启普发生器制气原理及实验安全性原则分析即可得出丙同学的做法是不可行的。 12.气体是物质聚集状态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实验室或工业上经常需制备气体。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备氨气的一些装置。

(1)上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不能得到氨气的是________。 (2)利用以上B装置和下列提供的试剂,能制备的下列气体有________。

气体 所用试剂 SO2 NaHSO3(固)+H2SO4(浓) Cl2 MnO2+HCl(浓)

- 4 -

H2S Na2S(固)+H2SO4(浓) O2 Na2O2+H2O (3)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NO2,所需仪器如下,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E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__。制备时,烧瓶中装少量铜片,从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浓硝酸,烧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

答案 (1)AC (2)SO2、O2

(3)d e c b 防止E中的溶液倒吸到B中 NaOH溶液 铜片和浓硝酸剧烈反应,放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得到绿色溶液,铜片逐渐溶解

解析 氯化铵加热不能用于制备氨气,因为它分解生成氨气与氯化氢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铵;C装置试管口向上,可能会造成试管炸裂;B装置符合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反应制备气体。

13.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得到黄绿色气体。甲、乙两个同学分别采取上述反应原理,各制取一瓶氯气,并用其验证Cl2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甲、乙同学采用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中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乙同学的实验装备,要停止实验,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 ①停止加热 ②取出集气瓶盖好 ③将导管伸入到烧碱溶液中

(3)甲、乙两同学分别向收集到的氯气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振荡后分成两份,均做验证氯气与水反应所得产物性质的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记录如下:

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序号 ① 加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有无色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② 加入NaHCO2粉末 气泡产生 的酸性 请你填写下表评价甲、乙同学实验①、②的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

实验序号 甲 乙 ① ② 若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查阅资料发现HClO的氧化性大于MnO2,拟用下列四组试剂在实验室制取氯气最合理的是( )

A.CaCl2和次氯酸 B.浓盐酸和NaClO

- 5 -

C.浓盐酸和次氯酸

D.固体NaCl、固体NaClO和浓硫酸

答案 (1)MnO2+4HCl(浓)=====MnCl2+2H2O+Cl2↑ (2)②③① (3)

实验序号 甲 乙 ① 合理 合理 ② 不合理 合理 理由:因为甲同学收集的氯气中含有大量的杂质气体HCl,溶于水时也会与NaHCO3粉末反应而产生气泡

(4)D NaCl+NaClO+H2SO4=====Na2SO4+Cl2↑+H2O(产物中Na2SO4写为NaHSO4也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氯气的制备以及氯气性质的探究,难度较低。(2)要停止实验,必须先移去装置,最后撤去酒精灯;(3)甲同学收集到的氯气没有除去杂质HCl,对实验有干扰;(4)氯气可溶于水,所以固体间的反应氯原子利用率高,故选D选项。

- 6 -

77brp69wc32r4yi9c22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