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与艺术
作者借为《科学与艺术》一书作序的契机,论述了科学与艺术的两个相同之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红字注音
皆(jiē) 婵娟(chán) 结晶(jīng) 奠定(diàn) 2、形近字
┏遍(biàn)普遍 ┏跨(kuà)跨越 ┏狭(xiá)狭窄 ┣蝙(biān)蝙蝠 ┣挎(kuà)挎包 ┃
┗偏(piān)偏僻 ┗胯(kuà)胯下 ┗峡(xiá)峡谷 3、多音字
┏(mì)神秘 ┏(bǎ)把持 ┏(diào)调动 秘┫ 把┫ 调┫ ┗(bì)秘鲁 ┗(bà)花把儿 ┗(tiáo)调笑 4、词语解释
【潜 意 识】又称下意识。心理学上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映。
【婵 娟】指月亮。
【咏 诵】依着一定的腔调缓慢的颂读。
【抽 象】从许多事物中传诵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自然定律】自然科学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一定条件下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联系。 【结 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奠 定】使稳固,使安定。 5、文学常识真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他是著名的____家,____获得者。 (2)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__________》:_______,今人不见古时月。
(4)苏轼《__________》中表美好祝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李政道 物理学 诺贝尔奖
(2)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3)《把酒问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4)《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
【明确】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1957)、法国国立学院布德埃奖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莱奖章(1979)、意大利共和国最高骑士勋章(1986)、埃. 马诺瑞那爱瑞奇科学和平奖(1994) 等。2004上海科学与艺术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学与艺术》的演讲。他旁征博引,从李白的《把酒问月》、苏轼的《水调歌头》,到迈克尔逊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试验,普朗克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从科学与艺术对称和不对称的表现方式到欧几里德和非欧空间、超弦理论等方面,对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作了精彩的阐述。
2、题目解说
【明确】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科学家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
3、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4、为什么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确】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所谓的“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的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的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5、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三个为部分。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2
第二部分(2-10):具体论证论点。
第三部分(11-12):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2)结构图表
┏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 ┓
┏ 提出论点 ┗共同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 开门见山 ┃ ┏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 科学与艺术 ┫ 具体论证 ┗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 举例论证 ┃ ┏科学和艺术的普遍性不完全相同 ┓ ┗ 综合论述 ┗科学和艺术都需要智慧、情感 ┛ 道理论证 三、深入探究
1、谈谈本文运用的例证法及其作用。
【明确】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
本文第5段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一理,概莫能外。
本文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来论证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2、写作特点分析 【明确】
(1)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本文逻辑性很强,本文先提出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然后分别论述“艺术”和“科学”的两个方面,而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又都是先论述创造力,再论述普遍性,最后再综合论述艺术和科学的相同点。这种条理分明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2)摆事实,讲道理,高屋建瓴,分析精辟。
文章第9、10自然段就是先讲道理,再摆事实,论证了科学的普遍性。第9自然指出“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第10自然段举例论证第9自然段的观点,然后举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了“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既用典型实例证明了科学的普遍性,也对读者进行了一次近代知识的教育。
3、讨论下列问题:
(1)找出点明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谈谈如何来理解它们。
3
【明确】
①强调艺术的创造力句子: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分析:就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②强调艺术“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分析:“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2)说说什么是科学的“创造力”和“普遍性”?如何来理解它们。 【明确】
①科学的创造力的句子: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
②科学的普遍性的句子: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
分析: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
(3)找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
【明确】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的“异”:科学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个人类。
四、课内阅读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地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和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4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实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语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美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根据上文简要说明科学与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上是一致的。
2、作者引用李白的诗歌,列举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证明了什么观点?你还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3、作者说“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你能举出实例证明这种看法的正确性吗?
4、在同一个自然段中找出与划线的句子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子,摘抄在下面,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大致相同的句式。
5、末段“一个硬币的两面”比喻什么? 【参考答案】
1.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2.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3.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4.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因为两句话是比较科学家和艺术家相同的方面,采用大致相同的句式有助于说明问题,便于读者理解。
5.比喻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通俗易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