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人民版选修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市易法”使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青苗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有些县官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述变法措施相同的积极作用。(8分)

(2)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据此,请就政府有效推行改革谈谈你的认识。(7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以农事为急”、“抑兼并”三个方面概括其主张;从增加政府收入,维护政府统治方面分析其作用。第(2)问,材料二共四句话,概括其层意即为“缺陷”所在;从政府在改革中的作用中归纳认识。

答案:(1)主张:以理财为中心;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抑制豪强地主兼并。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 (2)缺陷:政府垄断商品买卖;地方官强制借贷,盘剥农民;青苗法利息偏高。 认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改革措施执行中出现偏差。

12.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摒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5分)

11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5分)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根据“种种之创新”“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为最有功”等信息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从减少改革阻力的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第一句话中提炼;第二小问可从改革者的目的、勇气与信心等角度概括归纳。

答案:(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12

779dx3453s862m61dk4v721et5ixw1005j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