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
三单元 第7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复习学案
【高考考点】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4.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6.系统优化方法
【主干知识梳理】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______的观点和______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___ _______ 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____________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提醒: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 【原理】: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 看问题,反对用 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______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_。
提示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原 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 。 3.联系的多样性 【原 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 一切以 。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
整体 内涵 部分 区别 地位和功能 方法论要求 联系
2.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 __________;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____________;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联系观原理方法论汇总】 普遍性 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原理 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方法论 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 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客观性 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部分 2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原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原理 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方法论 【知识结构图】
【体验高考】
1.(2013全国1)23.物理学家格拉塞有一次在喝啤酒时,将鸡块小鸡骨头丢入啤酒杯里,啤酒的气泡显示了鸡骨沉落的轨迹。受此启发,他经过不断试验,发现带电高能粒子能穿越液态氮时,同样出现一串气泡。他由此发明了“气泡室”,成功探测出高能粒子的运动轨迹,并因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表明
①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
②世界并不缺乏联系,缺乏的是善于发现联系的创新意识 ③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之间联系的前提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3江苏)27.“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③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3.(2013江苏)28.某视频于中,一只小猫头被人用大手轻轻抚摸它瞪大了眼睛傻气而乖巧,网友皆呼“萌”。但科学研究表明,它的“萌态”是因恐惧而身体僵硬,动作缓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3
A.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在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
C.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D.既要看到现象,更要把握事物的本质
4.(2013广西)32.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 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 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3海南)21.历史上,海南曾因地处边陲而被视为“化外之地\;在明代,海南因航海和卫戍的需要而受到重视,被称为“南溟奇甸\。改革开放以后,海南地位空前提高。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下,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人民努力把海南建设成生态示范省、国际旅游岛。海南的发展历史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①部分制约整体,部分的发展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②部分的功能之和构成了整体功能,部分的发展就是整体的发展 ③整体统率部分,部分的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④只有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发展好局部,才能实现整体目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2 高考大纲版全国卷 28)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 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 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 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12 高考江苏卷 30)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 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8.(2012 高考福建卷 36)图 11、图 12 蕴涵的哲理有
①图 11 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 12 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 11、图 12 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 11、图 12 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2012 高考天津卷 3)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 图 1 所示,“五行”相生相
4
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 “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 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 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2 高考浙江卷 29)建设民生工程,既要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又要安排好 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还要妥善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由此,我们可 以领悟到
①既要着眼于民生中的全局性问题、又要解决其中的局部性问题 ②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有待于社会改革的整体推进 ③既关注民生中的普遍问题,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 ④提升民生工程质量,需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11 高考广东卷 33)某研究机构发表报告说,他们将 14种酶、1种辅酶、纤维素原料 和加热到 32 摄氏度左右的水“一锅烩”,制造出纯度足以驱动燃料电池的氢气。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揭示了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遍的规律 B.研究过程表明没有世界观指导的科研活动是可能的 C.该实验是一种无意识活动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D.实验材料之间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2.(2011 高考重庆卷 30)画家通过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出美术作品,表 现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11 高考文综上海卷 21)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的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甚至是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 “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 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 )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
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 D.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