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一、课标要求

1、内容要点: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2、认知提示: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繁荣与宋词、元曲兴盛的关系。

3、解读: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很多大城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是这一时期城市的代表,它们也都是当时世界 上著名的大都市。宋元时期都市的主要特征是城市范围扩大,市场扩充,教育发达,文化生活丰富。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市民阶层的扩大,又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 展,岀现了宋词和元曲等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了解宋朝传统节日习俗的特点;搜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 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2、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提倡预习,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第 2 页 共 6 页

五、课时:一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12课元朝的统治,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先看几个关键词,根据你自己预习的情况,说一说你的了解的大体内容。瓦子、勾栏、宋词、元曲。根据你预习掌握的情况,说说这些词的内涵。然后导入新课。

2、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方面的内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都市生活推动着宋词、元曲的发展演变,使之成为时代文学艺术的主流,而宋词、元曲又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各自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二者之间相互关联,雅俗之间互动促进,共同勾勒出宋元时期市井文化生活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学习这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北宋时期,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格局发生了巨变,以前“坊” “市”封闭分离的格局被打破, “坊” “市”互通,夜市兴盛,使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这是都市生活繁荣的基础。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生活水平提高,市民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对业余生活的需求多样化,希望出现满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当时的人们,一方面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又从精神上追求世俗的娱乐文化生活。应运而生的“瓦子,“勾栏,\杂剧表演”等,正是市民物质和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典型表现。

宋词、元曲的流行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 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句子长短不一, 更加便于人们抒发思想感情。因此,词逐渐兴盛起来,并取代诗成为文学的主流。元朝时,国家再次统一,疆域空前辽阔,.城市经济繁荣,日夜不绝的观众,为元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元朝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交融,促使元曲发展成为主要戏剧艺术形式。

《资治通鉴》的问世,既是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史家对前人历史的反思,也寄托了宋朝君臣对治国之道探索的期待。

3、导入新课: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北宋词人柳咏在《望海潮》中描写杭州的词句。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宋词元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

课件展示课题、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难点。

4、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齐读,了解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第 3 页 共 6 页

5、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本课突破点

【繁华的都市生活】

“繁华的都市生活” 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主要从宋元时期的大都市、市民 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传统节日与习俗三个方面介绍了宋代都市生活的繁华,同时也简要说明了繁华多姿的原因。

关于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晓宋元时期的代表性城市,还要引导学生知道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课件展示预习检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54——56页,然后回答填空题。出示课本55页相关史事及河南开封大相国寺图片,河南禹州宋代墓葬的歌舞散乐壁画,及下面的相关史事,说明当时都市繁华一偶。

关于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教材首先进行了宏观介绍,接着具体介绍了多彩文化生活的一个方面一戏剧欣赏。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城市生活的便利和文化娱乐的丰富多 彩两个方面去认识。虽然我们已无法复见宋元都市繁华,但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展现了北宋开封城具体而又典型化的城市风貌,为我们了解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课件展示课本56页图片,宋代蹴鞠铜镜、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等图片,加深对元朝杂剧的理解与印象。 关于传统节日与习俗,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可分课内和课外进行学习探究。课内要求学生说出宋朝有哪些重要节日,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些节日的,这些节日习俗对今天有什么影响。课后可安排学生进一步探究,以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认同。

本目教学的最后,教师可结合《课后活动》,组织学生探究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宋词和元曲】

宋词、元曲也是本课的重点。后世通常将宋词、元曲与唐诗并称,由此可见宋词、元 曲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宋词,教材主要从宋词的总体特点、词的继承与发展和著名词人等几方面进行了介绍。进行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建议教师选取教材介绍的三位著名词人的代表作品,与学生一起品读,分析宋词的总体特点、成因,以及不同词人的词风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词牌格式摹写词,以加深学生对宋词的理解。

学生先读课文56——57页,然后课件展示预习检查作业,并小结。

课件展示朗诵,配乐,体会。也可以播放中央一台的《经典咏流传》栏目的视频,像《思君》等宋词吟诵。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关于元曲,教材主要介绍了元曲的特点和著名杂剧家。元朝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明白如话”,说明其艺术风格以自然本色为主流,这也是元曲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原因之一。教学时,建议以元曲的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第 4 页 共 6 页

代表作《窦娥冤》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元曲综合性的艺术特点及语言通俗的艺术风格,让学生明白元曲是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阶段。接着,仍以《窦娥冤》为例,分析元曲拥有群众基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元曲四大家”。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关于“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一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角度深化、拓展教材内容。司马光主持编纂《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北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冲突中时常处于劣势,长期冗兵、冗官、冗费,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等现实问题,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他们把目光转向历史,试图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供当世统治者借鉴。这是编纂《资 治通鉴》的根本原因。北宋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为《资治通鉴》的编写提供了人才储备。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一批史学家,治学严谨,使该书具有了取材翔实可信、叙事明晰的特点。有关《资治通鉴》的内容和历史地位,教师可以通过简要的内容介绍和与《史记》 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体会《资治通鉴》在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独特的地位。

回顾补充:司马迁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巨著《史记》长达52万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古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后活动:

1. 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

2. 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 昼》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知识总结:总体把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第 5 页 共 6 页

十、基础知识归纳: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识宝典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杰出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2、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代最优秀的杂居作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朝代。书名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十一、板书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 繁华的都市生活

1.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 2.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3. 传统节日和习俗流传至今 二、 宋词和元曲

1. 宋词特点:新体诗歌(长短句) 2.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3. 元曲特点:戏曲,综合性舞台艺术

4.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三、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十二、达标测试

1、辛弃疾和苏轼的相似之处是

A.南宋时的文人B.主张抗金,收复失地 C.渴望祖国统一 D.属于豪放派词人 2、《史记》与《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A.从黄帝到汉武帝B.从战国到五代C.从战国到汉武帝D.从汉武帝到宋代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第 6 页 共 6 页

3、梁山好汉李逵与兄弟们逛街,这条街热闹非凡,有卖古玩字画的,有卖药材的,有说书的, 唱曲的,有相面算卦、耍杂技的……他们这是来到了当时的 A.瓦子 B.勾栏C.茶馆

D.酒店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5、《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中,哪 一字母所代表的时期在这部书中能查到B

6、李小林看到一本人物传记中写道:“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

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及书法家……”文中的“他”是

A.苏轼 B,辛弃疾C.李清照

D.陆游

7、“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你认为会出自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 A.苏轼 B.李清照C.辛弃疾

D.关汉卿

8、辛弃疾是两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重要代表,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下列各项中属于他的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9、1958年,关汉卿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60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B.《资治通鉴》C.《西厢记》D.《念奴娇-赤壁怀古》

10、材料分析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这首词的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 答:《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2)宋词和元曲是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学的两种重要形式。你知道元曲创作最优秀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关汉卿,《窦娥冤》。

十三、布置作业(略)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第1页共6页(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2课宋无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含达标测试题)一、课标要求1、内容要点: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2、认知提示:理解宋元时期都市繁荣与宋词、元曲兴盛的关系。3、解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72wm9c7p19lpyv23wwc1symv1jox50078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