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1.OB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有时也包含外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具体地讲,组织行为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如何影响,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改进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为什么要学习组织行为学 1.对个人的意义 1>增加科学知识 2>改善对自己的认识 3>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对管理者的意义 1>什么是管理 ·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 ·通俗地讲,管理就是自己不做事,让别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所以,管理的实质就是“用人” 2>管理的职能(功能观) ·1916年法国管理学家Henri Fayol提出的五种功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后来进化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角色观) ·1976年美国哈佛大学学生Henry Mintzberg的硕士论文提出 ·人际的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的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的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美国学者Robert Katz 20世纪70年代提出 ·技术技能 ·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5>管理者的类型(活动观)
->管理者的能力模式 高层 \\ 人 / 技 \\ 概 / 中层 \\ 际 / 术 \\ 念 / 基层 \\ 能 / 能 \\ 能 / \\ 力 / 力 \\ 力 / 沟通能力
->管理的效果与效率
*评价管理者有效性的两个维度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杜拉克提出 ·效率——把事情做对,做正确(Do the things right) ·效果——做正确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
->有效的与成功的管理活动 ·Fred Luthans等1988年提出 ·本职工作表现出色的人为有效的管理者 ·提拔或晋升快的人是成功的管理者 ·二者不统一
->管理者从事的四种活动 ·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 ·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 ·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外部交往 ->有效不见得成功的原因 ·平均而言,管理者把32%的时间花在传统管理活动中,29%用在沟通上,20%用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上,19%用在社交联络上 ·不同管理者在四类活动上的投入有很大差异 ->对管理者的含义 ·认识自己 ·认识别人
{(1)管理者需要了解下属的: ·能做什么(can)
1、个人内部状态与外部绩效的结合 2、既要看到现在,又要了解过去 3、既要观察外在的(表现),又要推测内在的(属性) ·愿意做什么(will) 1、个人内部状态
2、从外部表现推测内部状态 ·适合做什么(fit)
1、个人条件与工作要求的结合 2、既要了解人(的特点)
3、又要了解工作(的规范和职责) ->了解员工 ·人是有思想的、有感情的动物 ·人需要尊重和理解 ·人需要沟通 ·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非理性的 ·人的观点和行为受所处地位的影响 ·人的习惯是生活方式的内化 ·人的工作结果需要认可与肯定 3.现实意义
1>主要指对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2>从国外和国内企业的实践来分析 【附:
1.人才选拔不畅的原因 1>企业发展缺乏远见 2>企业创新不利
3>企业理念无连贯性 4>管理规章不实不细
5>对国家经济政策反应迟缓 6>忽视现代化管理 7>利益机制不均衡
2.对企业实践存在问题可能的解释
1>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不足以让我们进行有效的管理 2>依赖于过去经验的管理方式不能保证企业的长盛不衰 3>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人的行为规律
4>OB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答案,至少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视角 3.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命题
1>快乐的工人是生产率高的工人
2>当上司表现得友好、可信和平易近人时,工人们都会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3>面试是有效的选拔手段,它可以把高绩效的申请者和低绩效的申请者区别开来 4>每个人都渴望一份挑战性的工作
5>为了让人们做好他们的工作,你不得不使用少量的恫吓 6>金钱对每个人都是激励因素
7>大多数人对别人薪水的关心程度甚于对自己薪水的关心 8>最有效的工作群体是没有冲突的群体 4.用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代替直觉 1>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常识去做判断 2>我们不能仅依靠自己的直觉做分析 3>我们需要掌握科学知识 4>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 5>人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
6>这些规律并不否认人与人的差异】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变量
1.组织行为研究关注的问题,是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问题 2.简单说来,是人的行为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问题 3.在OB的研究中,结果一般作为因变量 4.原因一般作为自变量 四、因变量与自变量 1.因变量 ·生产率 ·缺勤 ·流动 ·工作满意度 2.自变量 ·个体水平的变量 ·群体水平的变量 ·组织系统水平的变量 五、组织行为面临的挑战 1.个体差异与规律性 2.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3.文化差异与全球化 4.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六、思考题 1.概念解释 ·自我效能感 ·程序公平 ·角色期待 ·沟通网络 ·群体思维 2.简答题 ·简单说明变个型领导的主要特征 ·简单说明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 ·影响组织变革的组织因素主要有哪些 ·简述ERG理论的要点 3.论述题 ·评述赫塞-布兰查德的情景理论 ·领导者是否应该具备某些个人特质?为什么?
第三章 个体行为基础 -人类行为的机制 -影响行为的个人因素 1.自传特点 2.动机 3.能力 4.人格 5.价值观
6.社会身份(角色) -自传特点 ·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 ·经历 ·学历 ·任职时间 ·能干 -能力 ·能力反应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这是对个体能够做什么的一种现时的评估。 ·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心理能力、体质能力 -心理能力 ·即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智商测验就是用于确定个体总体的心理能力。此外,大学入学考试等也属于这种类型的测验。 -心理能力维度 ·算术
1>描述:快速而准确进行运算的能力 2>范例:会计在一系列项目中计算营业税 ·言语理解
1>描述:理解读到和听到的内容,以及词汇之间关系 2>范例:工厂管理者理解企业政策的能力 ·知觉速度
1>描述:迅速而准确辨认视觉上异同的能力
2>范例:火灾调查员鉴别出纵火责任的证据和线索 ·归纳推理
1>描述:鉴定一个问题的逻辑后果,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
2>范例:市场调查员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某一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行预测 ·演绎推理
1>描述:运用逻辑评估一项争论价值的能力
2>范例:主管在员工所提供的两项不同的建议中作出选择 ·空间知觉
1>描述:当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时,能想象出物体形状 2>范例:室内装饰师对办公室进行重新装饰的能力 ·记忆力
1>描述:保持和回忆过去经历的能力
2>范例:销售人员回忆客户的姓名或谈判的细节 -智力与智商 ·智力是一个人认知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决定一个人工作成绩的基本因素。 ·智商是反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指标,是一个相对的百分数。 智商=心理年龄/实际年龄 -体质能力
1.体质能力的定义:
体质能力主要指身体的力量,例如耐力、爆发力、手指灵活性、手臂稳定性、腿部力量等 {注:体制能力对于那些技能要求较少而规范化程度较高的工作而言,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2.几种基本的体质能力: 1>力量因素 ·动力力量: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或持续地运用肌肉力量的能力 ·躯干能力:运用躯干部肌肉(尤其是腹部肌肉)以达到一定肌肉强度的能力 ·静态能力:产生阻止外部物体力量的能力 ·爆发力:在一项或一系列爆发活动中产生最大能量的能力 2>灵活性因素 ·广度灵活性:尽可能远地移动躯干和背部肌肉的能力 ·动力灵活性:进行快速、重复的关节活动的能力 3>其他因素 ·躯体协调性:躯体不同部分进行同时活动时相互协调的能力 ·平衡性:受到外力威胁时,依然保持躯平衡的能力 ·耐力:当需要延长努力时间时,保持最高持续性的能力 -人格
1.人格的定义: ·奥尔波特60年前提出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