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c
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学生用书P35]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开启新征程
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4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②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4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4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坚持新发展理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
全面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重要性 具体措施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大力发展 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 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F ) 2.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T )
3.(2024·4月浙江选考)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网约车、在线短租、共享医疗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2024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达2.9万亿元,同比增长41.6%。这表明( )
①消费推动技术进步 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③经济结构实现了战略性调整 ④创新给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2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网约车、在线短租、共享医疗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表明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共享经济快速发展”,表明创新给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②④入选。①强调消费推动技术进步,材料没有体现,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③不选。
4.(2024·4月浙江选考)下表是2013—2017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制造业增加 值增长率(%) 高技术制造业增 加值增长率(%) 2013年 10.5 2014年 9.4 2015年 7.0 2016年 6.8 2017年 7.2 11.8 12.3 10.2 10.8 13.4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 ②制造业的增加值呈现下滑趋势 ③科技投入转化率明显提高 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贯彻落实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D。通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与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率的比较,我们发现从2013年到2017年,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是注重科技创新,使得科技投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提高,③④符合题意;①强调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材料没有体现,不选;表格反映的信息是制造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有所下降,而不是增加值下降,②不符合题意,不选。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观点中“和”之前讲的是“需要方”;“和”之后讲的是“供给方”,主要矛盾决定了根本任务与工作重点。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
①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②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
3
④要大力宣传艰苦奋斗精神,抑制消费,使人民物质文化消费适应生产发展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③
解析:选D。解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②不选;④中“抑制消费”说法错误,不选;①③符合题意,入选。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93(独立成册)]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当前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F )
2.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T )
3.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朝着同步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F )
4.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第一、第二产业的数量。( F )
5.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F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我国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 )
①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已经实现 ②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③意味着我国居民消费已经由生存型消费转变为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 ④源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源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②④符合题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还没有实现,①错误;③不符合实际,排除。
7.(2024·浙江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采购新能源车辆投入城市公交运营,为市民营造出一个更环保、更绿色的出行环境。该举措旨在( )
A.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B.节约资源,追求经济快速增长 C.加大财政投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D.强化市场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解析:选A。我国不少地方采购新能源车辆投入城市公交运营,旨在保护环境,增强可
4
持续发展能力,A符合题意。B中的“追求经济快速增长”与题意不符,排除;C不符合题意,排除;题目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而不是市场的作用,D排除。
8.为继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促进金融、通信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促进金融、通信等服务业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没有关系,故排除。所以答案选A。
9.(2024·金华十校期末调研考试)曾以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再次以“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这表明 ( )
①我国已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②坚持创新驱动才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③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④技术输出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以‘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网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表明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同时也反映了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表述错误,排除。
10.(2024·嘉兴教学测试)经济服务化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以后产业结构的一种转变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超过工业,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经济结构服务化引致的结构性减速阶段。据此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①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文化产业 ②改善供给结构,大力振兴工业 ③转换增长动力,提升创新能力 ④注重产品研发,保持低速增长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