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近几年的历史高考基本上是以材料题为主打题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历史高考考查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解答历史材料题的基本能力。下面就来谈谈如何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高考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主要是通过两种题型,即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材料解析题),下面分别说明。
一、 客观题
依据材料的类型,可以分为文字型、表格型和图片型。 1.文字型
例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第一步,审题。抓住题眼“反映了”,这是典型的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而且是获取直接信息。第二步,解读材料,挖掘材料中的信息。“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对应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家家守村业”对应②重视农业的观念,“头白不出门”对应④安土重迁的思想,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所以答案选B。
2.表格型
例2: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
年份 1870 1880 1890 1900 世界总里程 210 000 373 000 617 000 790 000 欧洲 105 000 169 000 224 000 284 000 美国 85 277 144 000 269 010 320 133 表中信息反映的情况不包括
1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 解析:第一步,审题。抓住题眼“反映的情况不包括”,特别要注意否定词,否则就会前功尽弃。第二步,解读材料,挖掘材料中的信息。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比较直观。表格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时间和铁路里程。时间为1870——1900年,铁路里程包括世界、欧洲和美国。表格第四、五行的内容可以印证A选项,第二行的内容可以印证B选项,第三列和第四列的内容可以印证D选项。C选项在表格中体现不出来所以答案选C。
二、 主观题
例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解析:第一步,审题。该题有两问。其中,第一问: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就是典型的考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的模式。 第二步,解读材料。材料一有两段,第一段讲为什么要取鉴于日本,第二段讲怎么样取鉴于
日本。所以,答案主要在第一段之中。第一段在讲述理由时,又分了两个方面,即为什么不学欧美(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和为什么要学日本(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
第三步,形成答案: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
2
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一般性做法:
第一步,审题。这类题的一般要求是: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或反映)……的观点(背景、原因、措施、内容、方式、特点、影响等等)。另外,分值也是很重要的信息。正确的审题是解题的前提。
第二步,解读材料,主要是划分层次。历史材料的段落结构一般是(总)—分—(总) 模式,提取信息的区域一般是分述的内容,所以划分层次主要是在这部分内容。划分层次的主要依据有三个:首先是内容的关联性。其次是标点符号,主要有句号、分号、省略号等。再者是分值,一般情况下,一个点是2分。充分的解读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第三步,形成答案。答案的形成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依托一定的书本知识背景,二是尽量不要照抄原文,不管题目里面是否要求不得照抄原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