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流程 3、环境风险和污染防治

废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过程贯穿着一系列环境风险,具体包括:(1)回收贮存过程安全风险构成潜在环境风险,(2)拆解及再组装过程安全风险构成潜在环境风险,(3)梯级利用过程安全风险构成潜在环境风险,(4)预处理及金属再生过程的污染物排放风险。前3个方面的潜在环境风险是相似的,废动力电池回收、贮存、拆解、再组装以及梯级利用过程存在安全风险,一旦该环节发生电解液泄露、爆炸或者是火灾,都可能产生污染物,存在安全风险转化为环境风险隐患。废动力电池的预处理及其资源再生过程会产生相应的粉尘、废气、废液、废渣、噪声,与其它废物资源化过程相似,在废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过程的再生资源或制品环节同样会产生污染物,这既包括电解液等动力电池本身所含有的有机物向环境排放,也有大量的预处理或金属再生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即二次污染。废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过程环境风险管理必须从其自身组成物质的环境风险和二次污染环境风险两个方面来考虑。

三、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特征分析

中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产业链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再生利用企业、报废汽车企业以及原材料生产企业等都在退役电池回收各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车企或电池企业通过投资等方式间接介入(如北汽)或通过开发/优化技术直接介入动力电池回收(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原材料生产企业一般通过技术开发/优化直接将动力电池回收作为其产线的延伸;其他也有新入行业的企业通过投资等方式介入动力电池回收,这类企业前期多为化学品生产/贸易企业等。随着《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推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区域等地区逐步开展构建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多样化商业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建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等四方面的试点工作。其中4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全国31个省(市)设立了3204个回收服务网点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当前企业回收的动力蓄电池中,以研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为主,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较少。据不完全统计,湖北格林美、湖南邦普、江西豪鹏、广东光华及浙江华友钴业5家废动力电池再生利用企业规划处理产能约25

6

万吨,这几家企业与汽车、电池生产企业合作,2017年共计回收处理约1.1万吨废旧动力蓄电池,其中约70%-80%来源于研发试验和生产制造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2018年,各主要综合利用企业共计回收处理约0.5万吨新能源汽车产生的退役电池,处理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与研究实验单位产生废动力电池与废料处理量约0.8万吨。回收量较2017年有一定提升。另外,还有部分退役电池通过拍卖、收购等渠道流向其他回收利用企业。

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宏观政策与标准

在国务院、发展与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等多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已经发布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希望在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前建立具有一定成熟度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依托的各环节高度配合的产业链条。这些政策对于指导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行业规范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依据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有明确的回收主体责任,然而如何明晰分工,建立可操作、可推广的退役电池回收产业运行模式仍处在探索和试点阶段;如何进一步强化政策与市场规律结合度,如何进一步规避政策/标准间的重复与体现地域和产业特征,如何借鉴废旧电子电器产品的管理模式,都需要管理、产业、技术等多方面联动与配合。另一方面,退役动力电池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体现国家标准的引领作用、行业和团体标准的示范作用,如何实现管理政策与梯次利用、再生利用技术规范等的有机结合,仍需要从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入手,综合考虑环境风险、技术瓶颈、产业上下游、法律法规等,尤其需要强化过程污染控制,防范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产业的健康、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五、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趋势

资源紧缺、环境保护和政策驱动是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一方面一次资源价格上涨迅速推动金属提取企业建厂投资,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出台多种政策扶持行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置仍在市场培育阶段:梯级利用主要以政府扶持的综合储能系统和基站为主,拆解回收主要以再生利用企业为主。随着回收需求的爆发,政策的规范以及行业龙头的不

7

断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即将打开。同时,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布局锂电回收的模式有助于回收体系的建立,进而引导行业向规范化发展。

1、协同建立高效的回收体系是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动力蓄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的溯源机制,对动力蓄电池实施全过程信息管理”的试点内容,同时提出“充分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汽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与综合利用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渠道”。2018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35号),对汽车生产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梯次利用企业和再生利用企业等相关方的数据信息填报及上传提出了明确要求。上述管理文件的发布均为我国建立高效的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合作将愈发密切

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产业链呈现雏形,主要包括动力电池与整车厂设立的回收利用企业和专业第三方综合利用企业。前者主要有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克电池、中航锂电、雄韬电源、北汽新能源等,是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责任承担者。他们负责回收渠道的搭建,掌握着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渠道上有着先天的优势。专业第三方回收利用企业以格林美、华友钴业、豪鹏科技、邦普循环和光华科技为代表,具有专业的技术和多年的回收利用经验,其回收渠道和产品分销渠道逐步趋于完善。

3、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向规模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300万辆,推广规模居于世界首位。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广东、上海、北京、山东、浙江保有量位列全国前5位。退役电池数量与保有量相关,据预测,2020年我国退役电池累计约为25GWh,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大的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

随着国家动力蓄电池溯源管理平台的运行,以电池编码(BIN)为信息载体,实现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采集和监管,其大数据可为我国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布局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考虑到规模效应和日趋严格的环境监管

8

要求,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企业最终将向规模化和集中化发展,这样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全产业链的经济性,同时有利于防止产能过剩、易于实现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行业的环境监管。

9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 - 图文

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流程3、环境风险和污染防治废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过程贯穿着一系列环境风险,具体包括:(1)回收贮存过程安全风险构成潜在环境风险,(2)拆解及再组装过程安全风险构成潜在环境风险,(3)梯级利用过程安全风险构成潜在环境风险,(4)预处理及金属再生过程的污染物排放风险。前3个方面的潜在环境风险是相似的,废动力电池回收、贮存、拆解、再组装以及梯级利用过程存在安全风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6w6d67bpc7g2499ip734mu7526kg600fn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