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至21课知识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知识提纲 三、达·芬奇

【思维导图】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程标准:讲述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1、农业的新变化:

(1)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新开发地区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变化: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出现租地农场。

(3)租地农场特点: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2、手工业新变化:出现集中手工工场;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出现: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中富裕农民、骑士和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程标准:知道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兴起背景: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2.兴起的时间、地点:14世纪 、 意大利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4.性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5.方式: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

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有继承,更有创新。

6. 意义或影响:

(1)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 (2)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

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但丁

1.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 2.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

(1)《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2)表达的思想: 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

1.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2.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指的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四、莎士比亚

1.文艺复兴向外传播时间及范围:15、16世纪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2.莎士比亚的成就及体现的思想内容

(1)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2)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程标准: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相关史实。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 社会根源:马可波罗在行纪中描述了东方的富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的向往。

3.商业因素: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所有重要传统商道。

4.客观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罗盘”导航技术及造船技术也取得了突破。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航海家及及航海成就:

1.迪亚士和他的航海:(1)时间:1487--1488年(2)资助国:葡萄牙(3)路线:1488年到达了非洲的好望角(4)成就: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及航海成就:(1)时 间:1497--1498(2)资助国:葡萄牙(3)路线及成就: 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3.哥伦布及航海成就:(1)时 间:1492年8月(2)资助国:西班牙 (3)路线及成就:1492年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等。 4.麦哲伦船队及航海成就

(1)背 景:哥伦布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达到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

(2)时 间:1519--1522(3)资助国: 西班牙

(4)路 线: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实现全球航行。

(5)意 义: 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

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级的情感与理想。

3.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指的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第 1 页 共 5 页

5.四位航海家航海顺序: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1)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

(3)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课程标准:讲述“三角贸易”,知道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历程。通过殖民掠夺,了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1.殖民掠夺的背景(目的):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2.时间:新航路开辟后 3.最早进行殖民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4.葡萄牙的殖民活动:

(1)殖民地分布情况: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

(2)贸易方式: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5.西班牙的殖民活动:

(1) 16世纪,西班牙拥有“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

个殖民大帝国。

(2) 殖民方式: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二、英国的殖民扩张

1.扩张的背景: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迅速发展,促使其开拓海外市场。英国位于海上贸易航道的要冲,只有打破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才能向海外发展。

2.扩张的开始: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3.罪恶的三角贸易:

(1)目的: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 (2)路线:

出程:商船从英国港口出发,满载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运往非洲倾销;

中程: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获利;

归程:在美洲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 (3)影响: 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不可估量的。

三、荷兰、法国、英国殖民争霸

1.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英国与荷兰、法国的争霸战争:

(1)目的:争夺美洲、亚洲、非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 (2)时间:从17世纪下半叶起

(3)结果:最终战胜荷兰和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3.殖民掠夺的影响:

(1)欧洲殖民国家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2)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思维导图】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程标准:讲述英国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英国议会制度的确立:

(1)法律传统的形成: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了“王

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2)议会制度的确立: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

度,税收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二、革命的发生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封建的斯图亚特王朝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爆发的时间、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 3.革命的发展: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4.结果: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三、《权利法案》

1.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英国议会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没有发生没有流血事件) 2.《权利法案》

(1)颁布机构及时间: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目的:限制王权,防止专制独裁。

(2)内容:①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②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③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和天主教徒结婚。 3.《权利法案》的意义: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课程标准:知道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相关史实。讲述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 2 页 共 5 页

一.独立战争的原因:英国殖民者与北美殖民地人民矛盾的激化: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1.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倾茶事件。 二、独立战争的过程 1.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1)爆发的标志: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枪声”。 (2)影响:莱克星顿枪声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抵抗热情,各地人民组织起来,支援波士顿。 2.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时间地点:1775年5月,费城 (2)会议内容:会议主张武力反抗英军,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3)会议的影响:与此同时,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3.《独立宣言》 (1)发表: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 (2)内容: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3)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4)地位: 《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5)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5.独立战争的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国际力量的支持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承认美国而参战。欧洲各国也因与英国的矛盾结成“武装中立同盟”,英国陷入孤立。 7.战争的结束:1781年,美法连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8.战争的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三.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 (1)背景:《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州宪法。美国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无力。 (2)宪法的内容: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4)地位及意义: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程标准:简述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掌握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准备----思想启蒙运动

1. 发生的背景: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腐朽的波旁王朝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 运动的时间:18世纪

3. 宣传的思想: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黑暗

4. 运动的中心:法国

5. 运动的性质:反对旧制度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6. 意义或影响: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二.法国大革命 1.爆发的背景:

(1)旧制度制约了经济发展,激化了法国各种社会矛盾。 (2)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

2.爆发的导火线: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镇压第三等级。

3.爆发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4.革命的发展: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三.拿破仑帝国

1.拿破仑上台:1799年11月 发动政变组建新政府,建立高效率的国家机器。

2.拿破仑时期的对内政策:

(1)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2)主持制定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3.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1804年 拿破仑加冕称帝 4.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概况:

(1)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2)大军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3)1812年,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

单元总结

比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 项目 内容 英国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 美国 英国的殖民统治压制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法国 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对封建专制不满 英国 处死查理一世,颁布《权利法案》,具有长期性、曲折性 进程 发表《独立宣言》,独立战争与资产阶级革,命具美国 特点 有一致性 法国 颁布《人权宣言》,处死路易十六,革命具有彻底性 英国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结果 美国 建立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 法国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影响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思维导图】

第 3 页 共 5 页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

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活动:

①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

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共产党宣言》 1.发表时间:1848年 2.内容:

(1)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 (2)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常用材料)

(3)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三、第一国际

1.第一国际的成立与开展的活动:

成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2.巴黎公社

(1)爆发原因: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2)爆发时间:1871年3月18日 (3)建立政权:1871年3月28日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讲述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通过工业革命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背景: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 涌现出的发明成果: (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3.作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 (1)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18世纪中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瓦特。1785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化工、冶金、采矿等更多的行业。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2)影响: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2.工厂制度的建立 (1)工厂制度建立的前提: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工厂设置不再受自然条件限制。 (2)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1.火车的产生:时间:1825年;发明者:史蒂芬孙设计蒸汽火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3.铁路建设的发展: (1)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4.铁路出现的意义: 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四.工业革命的影响及扩展: (1)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2)工业革命的扩展: 从18世纪后期起,其他西方国家纷纷开始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第2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课程标准:讲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知道《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以及巴黎公社。

第 4 页 共 5 页

(4)性 质:法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结 果: 5月28日,巴黎公社资产阶级反动政府勾结普军联合反扑而失败。

第 5 页 共 5 页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至21课知识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知识提纲三、达·芬奇【思维导图】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程标准:讲述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1、农业的新变化:(1)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6uuf52m0m667gj1yjqg01k8300x4z01cl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