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知法守法 预防犯罪》说课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知法守法 预防犯罪》说课案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

《知法守法 预防犯罪》(上)选自《德育》(一)教材第四课第二节。 第三课是从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角度,对学生提出基本要求,本课是从法律的角度,要求学生提高对行为的自控能力,因此,从性质上说是法制教育课。本课围绕着社会公共秩序,介绍了治安管理和刑事犯罪的相关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力,能分辨行为是否合法,预防因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犯罪。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处罚两个问题。 能力目标:掌握法律(刑法)基本常识,具有是非判断和辨别罪与非罪的能力。 情感目标: 养成守法习惯,树立尊崇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的观念和意识。 3、 教学重点:犯罪及犯罪的特征

确定的依据:是犯罪的特征是理解完整的犯罪概念的基础。

4、教学难点:犯罪的特征

本节课的内容由刑法基本常识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两大部分构成,课时安排四学时。今天,我主要讲犯罪和刑罚的种类两大问题。课时安排一学时。

本节课的难点是犯罪的特征。

确定的依据: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惩罚性是任何犯罪行为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技校学生对刑法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记忆、想象的能力也有限,所以把它列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图表法等多种方法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法上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

确定依据是:1、有利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厌学情绪普遍存在的技校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教是为了不教。要突出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 主体地位。

三、教学手段:

教具: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本课从音乐、图片、图表、知识结构展示,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增大了课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 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1: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

教师引导: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为此,2004年11月30日始,由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检察院等20部委共同组织实践“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那是不是有了这个工程,青少年就一定能健康成长呢?(学生答)教师引导:社会

是复杂多变的,人生的道路上不仅有鲜花、绿地,有时候还会有荆棘和陷阱,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法、知法、守法,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才能把握自己,拒绝诱惑、远离犯罪。

今天,我们学习《知法守法 预防犯罪》。

设计意图:①通过激昂、奋进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让学生体会在青少年时期,学法、知法、守法的必要性,点明主题。 环节二:复习旧课 展示课件2:(案例一) 展示课件3(问题)

设疑导思:由学生看完案例后,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

总结、评析,进一步设问:案例一中崔某的行为性质发生转变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点拨、引导:犯罪与违法的区别?

设计意图:①在复习旧课中引发对本节课的思考; 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导入新课。 环节三:新授

展示课件4(知识平台)→“犯罪的含义”和“犯罪的特征”。 阅读、讲解、识记“犯罪的含义”和“犯罪的特征”

在新授过程中,我首先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自读教材,教师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从解释犯罪的定义入手总结出犯罪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在讲解过程中,补充相关案例,再次印证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及应受刑罚惩罚性是任何犯罪行为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一重要概念——突破难点,同时指出,这论点也是区别犯罪与违法界限的基点。

设计意图:①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犯罪的特征,突破难点。 ②提高学生运用法律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理解、巩固知识点,强化重点,我准备6道思考题,安排学生讨论。 展示课件5、6、7(讨论题) 思考、分组讨论题:

学生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评析,并补充相关案例,印证其论点。

设计意图:①通过师生相互间的问与答,训练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

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②加深对犯罪特征的完整理解,突出重点。

过渡:某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就应当受刑罚处罚。那么,犯罪分子应受

怎样的刑罚处罚呢?

展示课件8(知识平台)→“刑罚的含义”和“刑罚的种类”

本内容比较简单,教学中可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性的提示:

阅读、对比、归纳“刑罚的含义”和“刑罚的种类”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谈谈你对“刑罚的目的是为了消灭犯罪分子”的看法是什么?

2.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刑种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3.教师调用个别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简单评议,展示正确答案: 展示课件9、10

设计意图:①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训练,完成认知目标。

教师总结:我们在这一节课共同探讨和学习了犯罪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处罚的相关知识,我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能明确什么是犯罪、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犯罪要受到怎样的处罚。那么,今天我们的收获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使同学们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 环节四:(收获平台)鼓励同学们一起总结、复述。 展示课件11(本节课主要知识点) 环节五: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有关资料,编写一份法制宣传小报。 环节六:结束 展示课件12

不要问警钟为谁而鸣,它是为整个社会而鸣——海明威 在警钟长鸣中结束此课。 附: 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犯罪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 2、犯罪的特征: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刑罚惩罚性

自由程度 执行地点 时间

《知法守法 预防犯罪》说课案

《知法守法预防犯罪》说课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知法守法预防犯罪》(上)选自《德育》(一)教材第四课第二节。第三课是从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角度,对学生提出基本要求,本课是从法律的角度,要求学生提高对行为的自控能力,因此,从性质上说是法制教育课。本课围绕着社会公共秩序,介绍了治安管理和刑事犯罪的相关问题。其目的都是为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6ty441k460sr9z0p01l1xu1x81dzc00o8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