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什么?(P3)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一句话概念:
一、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8) 二、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40)
三、否定之否定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P46)
四、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 人文精神。(P85)
五、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简答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
答: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P30) 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6)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不仅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使自然界成为自己的对象,而且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发展着多方面的社会需要,也就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类必须依赖于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但自然界的天然状态并不完全适合于人,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
展的需要。
4、 *简述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P46)
(1)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成都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5、 *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P56)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 *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P6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7、 *简述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P68)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1)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2)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3)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8、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P73)
(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2)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辩证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9、 *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P95) 答:(1)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2)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10、 *简述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P108) 答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1)一般规律: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2)特殊形式:
?有的国家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 ?有的国家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甚至多种社会形态特征交叉渗透;
?有些国家在一定时期由较为落后的社会形态快速跃迁为先进的社会形态,而有些国家的社会形态则长期陷于停滞状况甚至由先进转为长期落后;
④即使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也会显现出不同特点等。 所有这些,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11、*简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P112) 答:(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4)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社会制度的变革。
(5)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资本的原始积累及其途径 (P140)
答:⑴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⑵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13、*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 (P146) 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第二,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14、*简述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P152)
答: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它包括三个部分:
⑴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⑵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⑶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15、* 资本积累及其后果(P162)
答:⑴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⑵后果: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级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1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什么 (P253)
答:⑴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思想家热切地关注着社会的未来,并作出自己的预见。特别是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⑵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⑶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地细节描绘。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局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