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考试试卷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生物产量:指作物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2、轮作: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或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3、短日照作物:每天日照长度短于某小时才能开花结实的作物。如大豆、棉花、玉米。
4、立体种植:指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立体种植实际上是间、混、套作的总称。 5、生育期:指作物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时期。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小类。
3.作物的播种方式一般有条播、撒播、穴播三种。 4.作物产量包括生物产量、光合产量和经济产量。
5.绿色食品的显着特点:一是安全、无污染;二是优质、有营养;三是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
6.小麦分蘖中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叫无效分蘖。
7.玉米从播种到成熟可分为苗期阶段、穗期阶段、花粒期阶段三个生育阶段。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复种指数=耕地总面积/全年收获作物总面积(错)
2.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错) 3.大多数双子叶作物的根系是须根系(错)
4.理想型作物产量一般表现为:光合产量高,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高,经济产量高(对)
5.中耕的原则是:深——浅——深,苗旁深,行中浅(错) 6.冬小麦选用的品种一定是冬性品种。(错) 7.玉米“棒三叶”对子粒的贡献最大。(对) 8.玉米是C3作物,小麦是C4作物。(错)
10.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延长,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错)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C)。A.环境B.措施C.品种D.肥料 2、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B)。℃左右℃左右℃左右℃左右 3、( A)是指一年之内在同一土地上种植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A.复种 B.复种指数 C.间作 D.套作
4、按产品用途和生物学系统分类,下例属于薯类作物的是(C)A.大豆B.油菜C.马铃薯D.苜蓿
5、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C )。% % % %
6、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谓(B)A.最大效率期B.需水临界期C.旺盛生长期 D.开花期
7、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上,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通常称为( D )。
A.套作 B.间作 C.混作 D.立体种植
8、(A )是采用机械和人工的方法,按一定的种、药比例,把种衣剂包在种子表面并迅速固化成一层药膜。A.种子包衣 B.种子丸化 C.种子毯 D.拌种 9、一般播种的种子发芽率要求不低于(D)。%%%%
10、下列是长日作物的为( A)。A.小麦B.烟草 C.荞麦 D.甘蔗
11、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C)。A.转化率B.经济产量C.经济系数D.产量构成
12、小麦的花序属(A)。A.穗状花序B.总状花序C.肉穗花序D.圆锥花序
13、(C)茎的生长按合轴生长方式生长。A.向日癸B.棉花营养枝C.棉花果枝D油菜 14、下列不是三基点温度的是(C)。A.最低 B.最适 C.最快 D.最高
15、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是(B)。A.积温B.有效温度C.活动积温D.有效积温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轮作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协调和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4)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2.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遗传因素;(2)气候生态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季节因素、温光因素。(3)栽培措施。
3.北方地区土壤表土耕作措施有哪些?答案:(1)耙地;(2)耱地;(3)镇压;(4)开沟、作畦与起垄
4.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径有那些?
答案:(1)选好品种;(2)节水灌溉;(3)地膜覆盖;(4)栽培措施;(5)积水蓄水
5.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水分蒸发;(2)改善光照条件; (3)增强作物抵御低温冷害能力;(4)防除杂草,抑制盐碱(5)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五.论述题(2小题任选1小提,15分)
1.试述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及改善品质的途径
答案: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2)气候生态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季节因素、温光因素。(3)栽培措施。改善品质的途径:(1)选育和采用优质品种。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品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引起品质性状变化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子是最重要的,选育和选用优质品种是改善作物品质的首选途径。
(2)作物和品种的合理布局。一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耕作制度是相对稳定的,另外,不同作物的品质形成需要不同的生态条件,因此形成了一定作物优质产品生产的区域性,为了充分利用特定地区生态环境生产更多的优质农产品,应在适宜区域扩大种植优质作物和品种,形成优质农产品重点产区。
(3)调整播期。改变播期时,使生态因子的组合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作物品质。 2.试述小麦一生三个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
答案:小麦一生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从出苗到拔节(返青) 1、生育特点:①生长中心:根、叶、蘖的生长。
②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③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决定穗数的时期。
2.主攻方向:争取苗齐、苗匀,培育壮苗。为丰产奠定基础。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起身)到抽穗 1、生育特点:
①生长中心:根、叶、蘖生长和茎伸长,穗分化发育。
②营养特点:光合产物用于营养体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逐渐加快,需肥水逐渐达到高峰。
③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巩固和决定穗数,决定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的时期,奠定粒重基础的时期。2.主攻方向: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调节群体合理发展,争取壮秆大穗。
(三)生殖生长阶段:抽穗到成熟
1、生育特点:
①生长中心:生殖器官的生长为主。
②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充实,形成收获产品,营养生长基本停止,需肥水逐渐减少。
③与产量的关系: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
2.主攻方向:养根护叶,防止营养器官早衰,维持一定强度的光合生产率,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运输到生殖器官,争取粒大粒饱。
(4)合理施肥。肥料的种类、数量、使用时期都会影响作物的品质。如后期施氮可以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甜菜的含糖率及马铃薯的淀粉含量等。
(5)其他措施。灌溉和排水可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改善作物品质;防治病虫害可减少产量损失和改善产品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密度影响群体内部的光照和湿度,对烟草、麻类作物品质至关重要;生育期间喷施某些生长调节剂,也会对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物栽培生理试卷及答案(二)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作物:广义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为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狭义是指农作物,称为“庄稼”。
2、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3、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极其种植地点的配置。 4、间作:在同一块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5、蒸腾系数:指作物生产1克干物质蒸腾所需水量的克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作物栽培学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季节性、区域性、可变性等属性。 2、 双子叶作物的分枝方式由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三种。 3、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4、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小类。
5.作物施肥方法有:基肥、追肥、种肥。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A)是指一年之内在同一土地上种植两季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A.复种 B.复种指数 C.间作 D.套作
2、对作物生育期长短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D)。A.密度高低B.营养条件C.水分条件D.光温条件
3、按作物对温光条件的要求分类,下例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A.玉米B.棉花C.小麦D.甘薯
4、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下例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B)A.小麦B.玉米C.大麦D.油菜
5、按作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途径分类,下例属于三碳作物的是(D)A.高粱B.玉米C.甘薯D.大豆
6、玉米收获的主产品是(A)A.籽粒B.地下块根C.地下块茎D.地中茎
7、棉花营养枝的分枝方式属于(B)A.合轴分枝B.单轴分枝C.假二叉分枝D.都不是 8、下例属于穗状花序的作物是(A)A.小麦B.蚕豆C.马铃薯D.豌豆
9、玉米的雄花序属于(C)A.穗状花序B.肉穗花序C.复总状花序D.复穗状花序 10、下例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A.)A.玉米B.小麦C.水稻D.大豆
11、小麦的水分临界期是(C)A.出苗-拔节B.拔节-孕穗C.孕穗-抽穗D.抽穗-开花 12、春玉米一般在5-10cm地温稳定在多少度既可播种。(B) 、春玉米间苗的适期一般是(B)叶叶叶叶
14、3、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C)。A.转化率B.经济产量C.经济系
数D.产量构成
15.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田
地上称谓(C )。
A.间作 B.套作 C.混作 D.轮作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
答案:(1)选育高光效品种,充分利用作物固有的基因型多样性,加以遗传改进,提高其光合效率;(2)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措施,改善栽培环境,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率。
2.提高作物品质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1)通过育种手段改善品质形成的遗传因素,培育高品质的新品种;(2)根据环境因子对品质形成的影响,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为优质产品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3.轮作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有效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2)协调和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3)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4)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4.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遗传因素;(2)气候生态因素,包括地理因素、季节因素、温光因素。(3)栽培措施。
5.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水分蒸发;(2)改善光照条件;(3)增强作物抵御低温冷害能力;(4)防除杂草,抑制盐碱(5)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五.论述题(2小题任选1小提,15分) 1.试述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及方法步骤
答案: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
(1)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指作物对一定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作物在其长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逐步获得了对周围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在一个生产单位或区域,自然条件是相对一致的。不同作物的生长、繁殖能力以及生产力是不同的。作物布局就是要实现因地种植。
(2)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及价格因素。农产晶的社会需求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给性的需求,即生产者本身对粮食、饲料、燃料、肥源、种子等的需要;二是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定购的粮食及各种经济作物产品、农民自主出售的商品粮及其他农产品。在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农村,耕地又相对分散平均,因此,农产品中的粮食首先应满足生产者的自给性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作物布局将显得愈来愈重要。
(3)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交通、信息、科技等多方面因素。 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1)明确对产品的需求。包括作物产品的自给性需求与商品性需求。一般说来,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自给性需求部分,可以根据本地历年经验和人口、经济发展等变化来加以测算;而商品性需求部分,除了一部分国家统购包销的产品外,大部分产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往往难于预测。要在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和交通运输、贮藏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确定长期的销售地区和对象,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以便确保市场和经济效益。
(2)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包括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自然条件主要有:热量条件,如≥10℃的积温、年间最低最高温度等;水分条件,如年降雨量及其分布、其他水源状况等;光照条件,如全年辐射量、日照时数及其分布等;耕地条件,如面积、水旱地比等;土壤条件,如土壤类型、质地、肥力、酸碱性等。社会经济条件有:肥料条件,如肥料种类、数量、质量、单位耕地面积施肥水平等;机械条件,如整地机械、排灌机械、播种收获机械等;能源条件,如燃油、电力等;科技条件,如技术推广网络、病虫测报与防治能力等。
(3)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不但要根据产品需求状况和作物生产的其他环境条件来确定,更需要在充分了解作物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选择在本地生态适应性表现最好或较好的作物。作物不宜过于单一,以免增加作物生产的风险。
(4)确定作物配置。在选择好适应的作物后,就需要逐级落实具体的作物构成和种植计划,一直落实到生产的最基层单位或农户。在确定作物配置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本地区或本单位的总体平衡为目标,以利于适应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5)进行可行性鉴定作物布局的可行性鉴定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是否能满足各方面需要;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和保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土壤肥力、肥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