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版)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 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

3 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 5.2.1 2 专门敷设的接闪器, 其布置应符合表5 . 2 . 1 2 的规定。

表5 . 2 . 1 2 接闪器布置

建筑物防雷类别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滚球半径h r (m) 30 45 60 接闪网网格尺寸( m ) ≤ 5×5 或≤ 6×4 ≤ 10×10 或≤ 12×8 ≤ 20×20 或≤ 24×16 布置接闪器时,可单独或任意组合采用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网,其中包括采用滚球法。

5.3 引下线

5.3.1 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按本规范表5.2 .1 的规定取值。

5.3.2 在一般情况下, 明敷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本规范表5.2.6 的规定。 5.3.3 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 宜优先采用圆钢。

当独立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100mm,厚度不

2

应小于4mm。

防腐措施应符合本规范第5.2.9 条的规定。

注:利用建筑构件内钢筋作引下线应符合本规范第4.3.5 和4.4.5 条的规定。

5.3.4 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外表面明敷, 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 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2 。

5.3. 5 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以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贯通,例如,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其截面应按本规范表5.2.1 的规定取值; 各金属构件可被覆有绝缘材料。

5.3. 6 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 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 这些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 .3 m 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5.3.7 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1.7 m 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

5.3.8 第二类或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时,在其钢构件或钢筋之间的连接满足本规范规定并利用其作为引下线的条件下,当其垂直支柱均起到引下线的作用时,可不要求满足专设引下线之间的间距。

5.4 接地装置

5.4.1 接地体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5.4.1的规定。利用建筑构件内钢筋作接地装置应符合本规范第

25

4.3.5和4.4.5 条的规定。

表5 . 4 . 1 接地体的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寸

注: 1 镀锌层应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至少圆钢250g r /m2、扁钢500g r /m2 。

2 热镀锌之前螺纹应先加工好。

3 不同截面的型钢,其截面不小于290mm2 , 最小厚度3 mm,例如,可采用50mm×50mm×3mm角钢。 4 当完全埋在混凝土中时才允许采用。 5 铜应与钢结合良好。

6 铬等于或大于16% ,镍等于或大于5% ,钼等于或大于2% ,碳等于或小于0.08% 。 7 截面积允许误差为-3% 。

5.4.2 在符合本规范表5.1.1规定的条件下,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 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5.4.3 人工钢质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均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26

5.4.4 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 m,并宜敷设在地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1m。接地体宜远离由于烧窑、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5. 4.5 在敷设于土壤中的接地体连接到混凝土基础内起基础接地体作用的钢筋或钢材的情况下, 土壤中的接地体宜采用铜质或镀铜或不锈钢导体。

5.4.6 在高土壤电阻率的场地, 降低防直击雷冲击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1 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 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有效长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 的规定。 2 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3 换土。 4 采用降阻剂。

5.4.7 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出入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 m。

5.4.8 接地装置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连接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的焊接方法时, 应在焊接处做防腐处理。 5. 4. 9 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的规定,其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 的规定。

6 防雷击电磁脉冲 6.1 基本规定

6.1.1 防雷击电磁脉冲除遵守本章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范其他各章的有关规定。

6.1.2 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不知道电子系统的规模和具体位置的情况下, 若预计将来会有需要防雷击电磁脉冲的电气和电子系统, 应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等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接地系统, 并应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6.1.3 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总配电箱起供电给本建筑物内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

6.2 防雷区和防雷击电磁脉冲

6.2.1 防雷区应按下列原则划分:

1 LPZ0A 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并导走全部雷电流; 本区内的雷击电磁场强度没有衰减。 2 LPZ0B 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选滚球半径对应的雷电流直接雷击;本区内的雷击电磁场强度仍没有衰减。

3 L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由于在界面处的分流,流经各导体的电涌电流比LPZ0B 区内的更小;本区内的雷击电磁场强度可能衰减,衰减程度取决于屏蔽措施。

4 LPZ2 ? n 续防雷区: 需要进一步减小流入的电涌电流和雷击电磁场强度时,增设的后续防雷区。 6.2.2 宜按照需要保护的设备的数量、类型和耐压水平及其所要求的磁场环境选择安装磁场屏蔽后续防雷区、安装协调配合好的多组电涌保护器(见图6.2.2)。

27

( a ) 采用大空间屏蔽和协调配合好的电涌保护器保护

注 :设备得到良好的防导入电涌的保护,U2大大小于U0和I 2大大小于I 0,以及 H2大大小于H0防辐射磁场的保护。

( b ) 采用L P Z 1 的大空间屏蔽和进户处安装电涌保护器的保护

注 : 设备得到防导入电涌的保护,U1小于U 0和I 1小于I 0,以及H 1小于H 0防辐射磁场的保护。

( c ) 采用内部线路屏蔽和在进入LPZ1处安装电涌保护器的保护

注 :设备得到防线路导入电涌的保护,U2小于U0和I2小于I0,以及H2小于H0防辐射磁场的保护。

( d ) 仅采用协调配合好的电涌保护器保护

注 : 设备得到防线路导入电涌的保护,U2 大大小于U 0 和I 2 大大小于I 0 , 但不需 防 H 0 辐射磁场的保护。

图 6.2.2 防雷击电磁脉冲

MB — 总配电箱;SB — 分配电箱;SA — 插座

28

6.2.3 在两个防雷区的界面上宜将所有通过界面的金属物做等电位连接。由于工艺要求或其他原因,被保护设备的安装位置不会正好设在界面处而是设在其附近,在这种情况下,当线路能承受所发生的电涌电压时,电涌保护器可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处,而线路的金属保护层或屏蔽层宜首先于界面处做一次等电位连接。

注:LPZ0A与LPZ0B 区之间无实物界面。

6.3 屏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的要求

6.3.1 为减少建筑物内雷击电磁场强度和感应效应,宜联合采取以下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

1 为改进电磁环境,所有与建筑物组合在一起的大尺寸金属件都应等电位连接在一起, 并与防雷装置相连, 如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及其固定框架、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但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接闪器及其接地装置除外。

2 在需要保护的空间内,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至少在两端并宜在防雷区交界处做等电位连接,系统要求只在一端做等电位连接时,应采用两层屏蔽或穿钢管敷设,外层屏蔽或钢管按前述要求处理。

3 在 分开的建筑物之间的连接线路,若无屏蔽层,线路应敷设在金属管、金属格栅或钢筋成格栅形的混凝土管道内,这些金属物从一端到另一端应是导电贯通的,并在两端分别连到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上;若有屏蔽层,屏蔽层的两端应连到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上。

4 对由金属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钢筋等自然构件构成建筑物或房间的格栅形大空间屏蔽,应将穿入这类屏蔽的导电金属物就近与其做等电位连接。

6.3.2 对屏蔽效率未做试验和理论研究时, 磁场强度的衰减应按下列方法计算。

1 在闪电击于格栅形大空间屏蔽以外附近的情况下,当无屏蔽时所产生的无衰减磁场强度,相当于处于LPZ0A 和LPZ0B区内的磁场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H0 =i0 /( 2πsa ) ( 6.3.2 - 1 )

式中: H 0 — 屏蔽时所产生的无衰减磁场强度( A / m ) ;

i 0 —最大雷电流( A) ,按本规范附录F的表F.0.1-1、表F.0.1-2和表F.0.1-3的规定取值;

s a —雷击点与屏蔽空间之间的平均距离( m )(图6.3.2 - 1),按式( 6.3.2 -3 ) 或式( 6.3.2 - 4) 计算。

图6.3.2 - 1 附近雷击时的环境情况 sa — 雷击点至屏蔽空间的平均距离

2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10版) - 图文 

2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3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杆、接闪带或接闪网。5.2.12专门敷设的接闪器,其布置应符合表5.2.12的规定。表5.2.12接闪器布置建筑物防雷类别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hr(m)304560接闪网网格尺寸(m)≤5×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6p3q6fpk47zlrl1b2u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