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之所以能够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产生脲酶。尿素分解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如葡萄糖)作为碳源;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被分解时,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同时,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物质,所以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能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2)选择培养基是只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目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本实验的目的菌是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因此,配制的培养基应只允许尿素分解菌生长,NH4NO3可以作为所有细菌的氮源,培养基中如含有NH4NO3,将不能起到筛选
2-
作用。(3)KH2PO4和Na2HPO4能为细菌生长提供钾盐、钠盐和磷酸盐,而H2PO-4/HPO4可
以使培养基中pH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1)脲酶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 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22.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
(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解析:加入化合物A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目的菌。由于化合物A为有机物,且要振荡,说明目的菌为异养需氧型。“目的菌”生长繁殖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营养物质,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加。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划线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定期取样的方法进行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应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实验结束后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以免污染环境。
答案:(1)目的菌 选择 (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 (3)减少 增加 (4)划线
(5)定期取样 细菌数目的对数 (6)灭菌
23.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糖 1.4 g 2.1 g 0.2 g 10 g 1 g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4)下列材料或用具: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其中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需要消毒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为氮源,目的是筛选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这种培养基从功能上来说,属于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碳源为葡萄糖。培养过程中震荡的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的氧气,说明尿素分解菌为需氧型微生物;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般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要用干热灭菌,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酒精消毒。
答案:(1)目的菌 选择
(2)尿素 葡萄糖 为目的菌提供氧气 (3)涂布平板(划线) (4)①② ③
24.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X―→培养―→观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________,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色环带。
(2)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________灭菌。 A.高压蒸汽 B.紫外灯照射
C.70%酒精浸泡 D.过滤
(3)步骤X表示________。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________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________菌落。
(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________________中。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________________。
(5)临床上用
14C
呼气实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
________分解为NH3和14CO2。
解析:(1)幽门螺杆菌(Hp)含有脲酶,能以尿素为氮源,在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中培养Hp,由于尿素经脲酶的降解可产生碱性的NH3,NH3能使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变成红色,故菌落周围出现红色环带。(2)由于尿素加热会分解,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最好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3)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步骤是: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接种―→培养。为获得单菌落,接种操作前应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面上即可。(4)微生物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若不倒置培养,则无法形成单菌落。(5)幽门螺杆菌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和14CO2,故临床上常用14C呼气实验检测人体内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答案:(1)脲酶 红 (2)D
(3)接种 涂布 单
(4)恒温培养箱 无法形成单菌落 (5)尿素
25.临床使用抗生素前,有时需要做细菌耐药实验,实验时,首先要从病人身上获取少量样本,然后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操作,以确定某致病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样本中获取致病菌单菌落,可用________法或________法将样本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选择培养,鉴别等步骤获得。
(2)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用________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在37 ℃培养箱中培养24 h,使其均匀生长,布满平板。
(3)为了检测该致病菌对于抗生素的敏感性,将分别含有A、B、C、D四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上的不同位置,培养一段时间后,含A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A________;含B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该致病菌对抗生素B________;含C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含D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且透明圈中出现了一个菌落,在排除杂菌污染的情况下,此菌落很可能是抗生素D的________。
(4)据上述实验结果,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应选用抗生素________。
解析:(1)将细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2)由(1)获取的致病菌单菌落,经过适当稀释,用涂布法接种至固体培养基表面进一步培养。(3)在检测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中,若含A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周围的致病菌死亡,该致病菌对A种抗生素敏感;若含B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致病菌对B种抗生素不敏感;若含C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的透明圈比含A的小,说明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若含D种抗生素的滤纸片周围透明圈也比含A的小,说明A、B、C、D四种抗生素的杀菌效果最显著的为A。透明圈中出现的菌落为耐药菌。(4)根据(3)中分析,为达到抗菌目的最好选用抗生素A。
答案:(1)平板划线 稀释涂布(或涂布)平板 (2)涂布
(3)敏感 不敏感 该致病菌对C的敏感性比对A的弱 耐药菌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