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美好生活的向导》教学设计全面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学设计

【课标再现】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 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 ¨ 许多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的故事,表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

(1)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运用

(1)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2)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二、教学重难点 1.哲学是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学生活动:展示一幅图片(两只手的相互绘画),请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可以随意从各个角度思考。

(目的:引导学生认知人对世界的认识会因为知识构成、立场、思维方法等原因出现很大的差异,这就是哲学研究的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多角度的哲理分析。)

(提示:事物是相互依存的引出矛盾的观点、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虚拟与真实并存的分不出彼此等)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需要哲学智慧

学生活动:展示一组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图片,学生思考人们该如何改造自然?

(目的:引导学生认知不同的思想观念会对改造自然的实践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是哲学研究的问题) (提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矛盾观、联系观、发展观,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反对先污染后治理等)

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需要哲学智慧

学生活动:展示一个小故事,请学生谈谈它对我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有何启示?

(目的:引导学生认知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同样需要智慧,只有拥有正确的“三观”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这里涉及价值观中的心中有他人,也是哲学关注的问题)

故事: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提示:做事情要善于创新反映的是哲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倾听是对人的尊重也是一种涵养;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需要哲学智慧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引〕前面的三个活动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么通过上面的事例分析,哲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人的三对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即人的思维)。 学生活动:《田忌赛马》中的田忌为什么能以弱胜强?

(在于田忌善于思考,他能够从双方实力的分析中找到对策,通过重新组合实现整体实力的增强。这里就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哲学观点。)

举例: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敬畏自然--图腾崇拜、唯心主义哲学;掠夺自然--人的崇拜,唯心主义哲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唯物主义哲学

3.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举例:电影《墨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学生活动:P4的活动材料,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本义)

举例:“河面上告示”英国哲学家威廉·休厄尔(1794--1866年)是一位幽默能手。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剑桥的卡姆河只是一条被用作城区排水的排水沟。有一次,女王访问剑桥,在河上的一座桥上停了下来,对簇拥着她的剑桥在学的要人说,河里漂着的废纸太多了。威廉·休厄尔接口说:“陛下,它们并不完全是废纸,它们的每一页上都写着告示,通知来访者这条河是不适于游泳的。”

2.哲学的任务(作用、功能)

──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生活动:阅读P1/5,思考哲学的任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否举例加以分析。 具体来说:“两个看待”+“三个对待”

(1)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举例:变化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要立足长远,不懈奋斗;学习中要立长志,不能常立志;终身学习观念。 (2)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举例:“独身的解释”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其中前两者比较好理解,论及第三层境界,我的一位朋友略作沉思,煞有介事地讲,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得有一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

(3)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

举例:社会的科技进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解决好国家需要与个人就业愿望的关系,不能贪高,要切合实际,积极发展提高自己(专业、薪金、职位等)。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则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层: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和天地的境界。其中,对于天地最高境界的解释是,“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 这种心载天地胸藏宇宙的人生境界,又将人们的认识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彻底摆脱了功利与道德的层次,同时也煞费苦心地让人尽量避免了佛道的“遁世”和道家的“无为”。

(4)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举例:个人与集体就如同碗与锅的关系,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只有很好地维护集体利益才有每个人的个人利益。 (5)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举例:“错误的赞扬”性格放荡不羁并一贯讥讽当时大人物的伏尔泰,有一天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

学生活动:投影显示一组世界观方面的问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不求一致,只求多样。

(问题:你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类社会发展有规律吗?世界发展的动力在哪,去往何方?人与世界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1)世界观的内涵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学生活动:“忆一忆” 哲学上说的世界是什么意思?

(哲学上说的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主观世界(即人的思维)) 学生活动:人人都有世界观,但是世界观是否就是哲学呢? (不是,世界观是人人都有,是零散自发的)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5-1/6,完成下表。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含义 区别 特点 存在 联系 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零散、自发形成的 人人都有 自觉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 不是人人都有 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B.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A.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B.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错误倾向 注: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学生活动:投影展示一组为人处世的观点,请学生选择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具有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

《美好生活的向导》教学设计全面版

必修4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学设计【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许多充满智慧、富有哲理的故事,表明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6f9u52nv24mg6283nif6msol1o4p300uu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