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
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5课。声音在物质中传播也是声音的重要特征之一。本课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声音可以在听诊器管道里的空气中、桌面的木板中和水中传播,从而理解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
声音传播的现象非常常见,可能不太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教材采用学生不太熟悉的物品——听诊器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推测听诊器的传声是依靠管内的空气还是管壁?虽然多数同学会认为可能是和空气有关,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是不能够做出肯定的判断。因此,活动1是本课的重点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听诊器内的传播, 找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证据,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实证的科学精神。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后面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实施。最后是制作土电话的实践活动,学生应该非常感兴趣。教师如果觉得有必要,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甚至一节课来开展此活动。
二、学情分析
所有同学都对声音的传播这一现象非常熟悉,但都缺乏对这一现象进行科
学研究的经验。本课活动1的探究是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这个实验的难度不是很大,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实验的目的才是重点。学生明确了实验的目的,才能让他们把关注点放到声音的传播到底依靠什么物质上来。对于这个实验的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四年级的学生不一定能够描述得非常全面,但应该能够抓住关键的地方。另外两个活动对学生来说应该可以顺利地完成。最后制作土电话的实践活动,学生应该非常感兴趣,难度也不是很大。四年级的学生甚至可以做出更加复杂的土电话。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 2.知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3.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4.体会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声音在物体中传播的现象。
教学难点:从通过实验现象(可见)理解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过程(不可见)。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听诊器、实物展示台等。
学具准备:橡皮管、漏斗、橡皮膜、水槽、碰铃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与驱动情景。
问题:听诊器为什么可以帮助医生听到波波肺部的声音? 汇报:学生回答。
小结:声音从波波是肺部传到医生的耳朵里,是声音的传播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声音的传播”(板书)。
(二)活动探究 1.活动一:听诊器传声的秘密
问题:想知道声音通过听诊器传播的秘密,还要从听诊器的结构开始研究。这里有一个听诊器,老师把它拆开,请大家观察一下它的结构。它有什么特点?
汇报:里面是空的管道。
媒体:课件演示听诊器的发明,两百年前法国医生雷奈克发明了听诊器给病人看病。早期的听诊器就是一个中空的木管,虽然和现代的听诊器样子不一样,但原理是相同的。
问题:根据听诊器的结构,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从听诊器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的? 汇报:学生回答。
小结:有很多同学认为,声音是在听诊器的管道里面传播的。我们知道管道里面充满了空气,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声音是通过管道里面的空气传播的呢?
汇报: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问题:有不少同学赞同,也有同学疑惑。由于声音的传播是肉眼看不到的,我们要确认声音是否通过管道内空气传播,这需要证据来证明。怎样找证据呢?
媒体:用橡胶管、小漏斗、气球薄膜组装一个简易“听诊器”,再用它来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