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唐代历史人物平均寿命考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代历史人物平均寿命考

任评

1.

杜甫的诗《曲江二首》里有一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诗常被人用来证明,古人的平均寿命不长,能活到七十岁已经非常不易。人民日报也说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人均寿命仅为35岁,到了1978年延长到67.77岁,2001年是71.8岁,据最新统计中国人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5岁。

然而,古时候的人真的如杜甫诗所言“人生七十古来稀”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吗?此寿命指的是自然寿命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特地找来最能反映杜甫时代的历史资料唐史看看。

唐史有《旧唐书》和《新唐书》之分,《旧唐书》为刘昫所撰,《新唐书》为欧阳修、宋祁所撰。一般认为《旧唐书》材料较齐全,原始成分充足,我看的就是《旧唐书》,当然也参考看了《新唐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旧唐书》里面记载的各种人物共有1820余人,而有寿命记载者共有510余人,这其中,满七十岁至百岁者竟有208人,分别占全书总人数和有寿命记载者人数的11.4%和40.8%,满八十岁至百岁者有80人,满九十岁至百岁者有17人,百岁以上者也有3人(有1人叫曹宪的记载在《新唐书》中),自云一二百岁的仙道中人,本人已将其剔除未计了。

2.

因这1820余人当中,有1300余人没记载其寿命,故满七十至百岁寿命者远不止208人,若按上面的比例推算一下,则多达3倍,至少会有600多人,所占比例35.7%以上;又因有寿命记载者的510余人当中,不满六十岁而死的人近半数为非正常死亡的人,如战死,赐死,刑死等(这种死法,应该不属于自然寿命),若除去这些人,则满七十岁以上寿命者比例会更高,可能达60%以上。换句话说,在唐朝,一百个人当中有60多人的自然寿命都达七十岁以上,而且不乏八十岁以上的高寿者,他们的平均自然寿命居然超出人们的想象。

也许有人会说,能上史书的大都是王公大臣,他们都是统治阶层的人,生活富足优越,寿命自然较长,不足为凭。但我仔细分析了《旧唐书》里的人物后,认为这样臆想也不属实。

其一,唐史里的人物,多数人都不是所谓的王公大臣,忠、奸、义、胆、侠、仆、庸、艺文、匠农、商卒等等,各种人物均有,养尊处优的人不多。

其二,这3个百岁老人中有2个是绝对的平民,他们就是河南张姓女人和药学家孙思邈;另一个是扬州人曹宪,曹宪虽然受封过大官,但不属官僚,他不过是个学问家和老师而已,他最主要的成就是为《广雅》注音。这三个人的情况当时的皇帝都知道,史书都有记载,其中唐高宗李治还很好奇和很怜恤地去河南张姓女人家看望和慰问她,并赐了她一些财物。

其三,唐朝自公元618年开国至公元907年灭亡有国289年,其实是战乱不断的,所谓的盛唐,是盛在唐朝能开疆拓界,战争从未间断过。而王公大臣中寿命较长者,有很多人也是布衣起身,大半生都在征战中,几乎没有时间来享受“美好生活”。即便是和平时期的朝庭命官,也极少有在家门口做官的,隔三差五,翻山越岭,南调北任,成为朝庭命官的家常便饭。

其四,与公卿大臣等人物相比,皇室人员的寿命反而不见得长,虽然唐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比历朝皇帝的平均寿命长,但《列传》记载的早夭和不上寿的王子妃后数量也不少。

以上四原因推理分析,得不出“王公大臣的平均寿命就比平民百姓长”的结论。如此看来,以唐朝历史人物的平均自然寿命来分析唐朝普通人的平均自然寿命是极有代表性的,是比较靠谱的。

3.

如果以上推理大家仍不可信,我们还可以从唐朝的制度典籍里去分析,以佐证我的说法。例如,唐高宗时期“诸老人百岁已上版授下州刺史,妇人郡君;九十、八十节级。”宪宗时期“百姓九十已上,赐米二石,绢两匹,版授上佐、县君,仍令本部长吏就家存问;百岁已上,赐米五石,绢二匹,绵一屯,羊酒,版授下州刺史、郡君。”

类似这样的记载,《旧唐书》中共有九处。另外,《唐律》及《志》也有规定:“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亦听赎。八十已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盗及伤人,亦收赎,余皆勿论。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

以上制度典籍记载都能佐证,在唐朝,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谓遍地皆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大有人在,九十以上的老人也不稀缺,只有超过百岁才会引起皇帝的重视。因为,如果说,在村场中难得见七十多岁老人的话,那么,制度典籍也没有必要对八十岁以上至百岁的老人进行细化了,笼统规定一下就可以了。如果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80多岁的老人岂不被当时的人的看作是神仙精怪?现在中国人的平均奉命若能达75岁,更高寿的人应该能活到150至170岁,这可能吗?

那么,杜甫何言“人生七十古来稀”呢?我推论,应该是诗歌的夸张、杜甫的偏见和特殊际遇所然。 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你以为李白的白发真有三千丈长吗?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一生行走了上万里路是有的,但当时不过50岁上下,就说自己“百年多病”,这都是诗歌里的水份,只是好听,读者别当真,如同这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4.

另说说杜甫的偏见。

偏见之一,因杜甫本人,以及其祖父、父亲的寿命皆不长。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公元770年,享年58岁。其父杜闲59岁,祖父杜审言63岁。继续考证,杜甫的远祖杜畿(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也只有61岁,杜畿之后杜恕55岁,再后杜宽42岁,再后杜预63岁,再后之后的杜锡只有48岁,他们全都是生病自然死亡的。由此可见,杜甫的承传基因非常不好,祖上可能极少有寿命达七十岁以上的。

偏见之二,因杜甫的朋友寿命也不长。李白、高适比杜甫大十岁左右,他们都是杜甫在京城认识的最要好的朋友,可是他们的寿命分别是61岁和65岁,得知他们仙逝后,杜甫曾暗然伤神。就是杜甫儿时的玩伴寿命也不长,杜甫人过中年后,见到儿时玩伴卫八时,作了一首诗赠给他,题为《赠卫八处士》,其中有一句:“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如此可见,杜甫圈中的人大都是寿命不长的人,如此怎不生发“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感慨呢?!

至于杜甫的际遇,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不幸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就此由盛转衰。杜甫求官不成,衣食无着,体弱多病,辗转江湖,又惊见城外累累白骨。于是,诗中难见一笑,处处见愁,生发出“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感慨就更不足为奇了。

当然,以史书记载的人物寿命来推论唐时普通人的平均寿命,逻辑上讲还不够充分,但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因为史上没有留最为直接的资料,你也不可能穿越古代再作人口普查。人民日报在政治上历来都是正确的,它说的古人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以及亩产万斤也同样是对的,笔者的考证可信度反而值得怀疑的。

★ 作者简介:天下任评者,不知何许人也。他个子不高,操客家口音,常居广梅。主要嗜好:熬夜、下围棋。

最怕:饿肚子,出虚名,说谎话;也怕:读书和写文字。如果你想用碎片时间,抚摸历史的私处,请关注txrpgzh。★ 的确,年少时有诗和远方,而今坐久了,仅有痔和远荒。其实,痔和远荒并不可怕,因为思想需要在这里发芽。如果说寿命是人生的长度,那么思想就是人生的宽度。关注\天下任评\公众号,你的人生,既有长度,也会有宽度。

唐代历史人物平均寿命考 - 图文

唐代历史人物平均寿命考任评1.杜甫的诗《曲江二首》里有一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诗常被人用来证明,古人的平均寿命不长,能活到七十岁已经非常不易。人民日报也说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人均寿命仅为35岁,到了1978年延长到67.77岁,2001年是71.8岁,据最新统计中国人现在的平均寿命是75岁。然而,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69vn04yxi1xkfw968ko77t6k14pg601b5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