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探究
作者:李吉莲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1期
李吉莲
(云南省农业机械化干部学校,云南昆明 650224)
农机教育培训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机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能有效提高农机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农机操作人员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培养熟练掌握农机操作和使用技巧的农机手是保障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所以注重农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是保障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云南省农机教育培训机构的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全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状况进行研究,进一步掌握全省农机教育培训情况,了解当前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和方法,更好地推动云南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云南省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农机培训机构形成了以县级农机教育培训为主,地州级和乡镇级为辅的农机教育培训网络。全省共有农机教育培训机构149个,覆盖了云南省129个县(市、区) 。全省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中,独立存在的有35家、两站合一(推广、培训)的有52家,三站合一(推广、培训、监理)的有46家,和农广校合并的有6家、和农校合并的有1家。全省农机教育培训教职员工有1955人,其中在编人员1632人、外聘人员323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有404人,中级职称的有550人,取得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教练员证的有2324人(含退休、调离人员)、取得理论教员证的有695人、取得总教练员证的有328人、取得安全技术员证的有387人。全省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共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资产达1471台(套),其中教练车686台(套)、配套农机具551台(套)、其他设备252台(套)。初步构建了以农机基础理论和场地操作为主,兼顾“互联网+”新型农业技术,新型栽培、管理技术等的新型职业农民再教育培训体系。据统计,2013-2017年全省累计培训各类涉农人员63.84万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培训10.9万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0.11万人、农机操作手培训29.27万人、农机修理工培训0.96万人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9.2万人,为云南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充分证明了农机教育培训队伍是云南农机化工作和“三农”工作中一支重要和不可或缺的科学技术力量。
二、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有钱养兵、无钱打仗”
这种情况在全额拨款的农机教育培训单位普遍存在,人员工资基本能够保障,但专项培训项目经费缺乏,只能保“吃饭”,无力开展科技业务培训。导致大批教职人员无事可干,或被地方政府抽调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农机培训资源被大量浪费,财政养着一大批“只吃饭却不能干活(无培训经费和培训任务)”的人员,相对来说行政运行成本巨大。
(二)学员参训积极性不高,生源数量下滑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拖拉机数量开始出现饱和,大型拖拉机新增数量开始放缓。二是变型拖拉机禁止生产和落户,农民参训积极性急剧下降,导致学员人数减少。三是持证驾驶操作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安全驾驶的意识淡薄。有一部分农民认为农机主要从事农田作业,其余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偶尔上路行驶不需要挂牌落户,也不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和办理驾驶证。更有甚者在农忙季节,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人货混载,无牌行驶,把安全问题当儿戏,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办学条件差,培训领域狭窄
由于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少,农机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很难得到改善。目前,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差,教学设施设备陈旧,不足,缺少先进实用的电教设备,直观教学的实物教具和教学挂图等设施设备的情况十分普遍。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致使培训模式普遍单一,培训领域狭窄且难以拓展,进而导致培训质量降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
由于机构改革,人员变动频繁等原因,农机教育培训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师资队伍老龄化,懂专业知识的青年教师少,教学人员配备不足。虽然每年省级农机部门都会举办培训班,为各培训机构的教师提供学习和更新知识的机会和平台,但培训人员数量与全省区域内需要参加培训再学习、继续教育的农机教学人员相比仍属杯水车薪。教学人员缺乏交流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技术,导致培训质量难以提高。另外,培训教材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甚至有些落伍,跟不上时代,政策和农机技术的变化和提升,导致学员所学知识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对新机具、新技术束手无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最终严重影响了全省农机化工作的推进。
三、解决和改进措施
新时代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为农机教育培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农机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是培养具有现代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全面打造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和乡村实用人才队伍,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这就要求农机教育培训部门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提质增效。
(一)转变思路,拓宽业务,创造性地开展好农机教育培训工作
农机教育培训机构要积极转变观念,改变“坐等靠要”的思想,树立竞争意识,主动出击,创新方法,不断拓宽办学渠道。
1.优化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机技术知识培训,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农机技术培训要重点涵盖全省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管理知识培训要侧重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要点以及项目规范管理等内容。注重对新型农机操作,保养,维修实用知识的培训,积极应对拖拉机驾驶培训的改革发展需要,从道路交通驾驶技能培训向田间作业操作技能培训方向拓展,从机具基本性能知识培训向实用技术培训方向深化,由单一培训向培训,跟踪,指导,服务“一条龙”方向延伸。
2.拓展培训对象。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指导思想,将培训工作重心下沉,着重抓好对基层农机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机手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展培训范围和对象,把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业务骨干作为今后农机教育培训的重要对象,进一步拓宽农机教育培训的服务领域。
3.创新培训方式。加强省、州、市(县)培训机构间的协作配合,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等密切联系,充分发挥各方人才,资金,市场灵敏,机具先进适用,服务优质,针对性强的优势,整合资源,合力创新,共同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培训。通过示范培训、师资培训等方式带动和引导全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鼓励采取“订单式、菜单式”和“课堂教学、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升“互联网+”在农机教育培训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加快农机教育培训“师资库、资源库、数据库”平台建设,推进全省农机教育培训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机现代教育培训水平。
4.编制符合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农机教学培训教材。当前,农机化技术培训教材仍然缺乏,特别是适用于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性农机教学培训教材更加缺乏。学校要从农机教学培训的目标任务出发,组织专家教师编写有关的实用教材、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侧重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其贴近社会、贴近农业生产,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形成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新态势
机构改革给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各级农机培训机构要积极应对,利用改革之机,整合资源,优化机构设置,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借助项目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建立合理科学的农机教育服务体系。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农机化机构改革步伐,聚焦广大农机人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行合理的机构改革方案,尽量将农机教育培训队伍留在农机化机构中,使之继续成为推动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收稿日期: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