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
【母题来源】2019年黑龙江绥化市
【母题题文】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答案】B
B.水源不足 D.交通便利
【试题解析】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选B。 【命题意图】
该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不利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得分要点】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②自然资源(林、渔、矿等)丰富,可为工农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③交通便利(交通线的交会处、沿海港口等),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1.(2019山东中考模拟)下图为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图。影响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1
A.气候、水源和土壤 C.地形、水源和矿产 【答案】1.D
B.气候、矿产和土壤 D.地形、水源和气候
【解析】1.从图中可知,农耕型古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大部分在山脚下的开阔平坦地区,气候对农业产生影响最大,故影响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水源和气候;D符合题意。 2.(2018江苏中考模拟)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与之有关的因素是
A.河流 【答案】2.A
【解析】2.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形成了河渠如网、水田成片的江南水乡风貌,人们喜欢临水而居,就形成了古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风韵。故选A。 3.(2019湖南中考模拟)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 A.沙漠地区
B.高原、山区 D.热带雨林地区
B.矿产
C.森林
D.土壤
C.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答案】3.C
【解析】3.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如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聚落密集,而沙漠地区、高原山区和热带雨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C。 4.(2018云南中考模拟)下面不属于聚落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的是 A.交通便利 C.地势平坦 【答案】4.A
【解析】4.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往往是在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在这些条件中,
B.水源充足 D.土壤肥沃
2
交通便利属于社会经济条件,其他三个属于自然条件,故选A。
5.(2018云南中考模拟)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中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A.荒漠地区
B.高原、山区 D.内陆地区
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答案】5.C
【解析】5.河流中下游沿岸平原地区一般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而高山地区地形崎岖,是人口稀疏区;热带雨林地区,气候太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源缺乏,不适合人类居住;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6.(2018甘肃天水一中中考模拟)西北地区人口、村镇、城市集中分布在 A.国界线附近 C.大江大河沿岸 【答案】6.B
【解析】6.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没有大江大河,人口、村镇、城市集中分布在铁路、公路沿线,故答案选B。
7.(2018武冈市第三中学中考模拟)聚落分布比较稀少的地方是 A.河流下游的平原 C.工业发达的地区 【答案】7.D
【解析】7.本题考查聚落分布特点。一般情况下,河流下游平原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比较密集,聚落分布也较集中。热带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分布稀疏,聚落也较为稀少。 8.(2018福建中考模拟)下列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A.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 C.温带沿海平原 【答案】8.C
【解析】8.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都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9.(2018全国中考模拟)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影响聚落的 ①规模大小 A.①②
B.铁路、公路沿线 D.高大山脉两侧
B.交通便利的地区 D.热带沙漠地区
B.热带雨林 D.两极地区
②分布形态 B.③④
③屋顶坡度 C.②③
④建筑用材 D.①④
3
【答案】9.A
【解析】9.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第二节 民居与自然环境
【母题来源】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
【母题题文】地窨(xūn)子是旧时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当地居民选取附近有水源的山坡,在山坡上开挖2﹣3米深的长方形凹地建屋,屋子大半部在地下。据此完成1—2题。 1.与地窨子建筑特点类似的我国传统民居是 A.吊脚楼 C.蒙古包
B.碉楼 D.窑洞
2.地窨子大部分位于地下,有利于 A.防寒 C.通风
【答案】1.D 2.A
B.采光 D.取水
【试题解析】
1.与地窨子建筑特点类似的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该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故D正确,故选D。 2.“昂库”或“地窨子”一般都是南向开门,里面搭上木板,铺上厚草和兽皮褥子即可住人。冬季寒冷或雨季潮湿的时候,在舍内正中拢起火堆取暖,支起吊锅做饭。地窨子盖造方便,保暖性好,便于防寒,很适合不在一地长期居住和建房技术水平不高的游猎民族冬季使用,但这种房子的耐用性很差,通常每年都要重新翻盖一次。故选A。 【命题意图】
该题组以地窨子这一种传统民居的建筑特征为背景,考查民居的建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得分要点】
4
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不同地区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各具特色的民居。 (1)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当地气候严寒,利用冰块搭建房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2)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当地冬冷夏热,气候干燥,黄土直立性好、深厚、易于开凿,利用黄土开凿的窑洞冬暖夏凉。
(3)东南亚地区的竹楼: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竹楼下层空着或堆放杂物,上层住人,有利于防潮、通风、散热。
(4)西亚民居:热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多风沙,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2019北京中考模拟)船形屋是某区域当地的一种传统民居。民居的地面由当地的土黄泥铺垫,墙壁由树木的支干作支撑里外抹上黄泥,屋顶是由树木支干上铺设当地产的相草搭成(见图)。该房屋既防雨又防潮,还御署、通气性好。依题意,完成1—3题。
1.有关船形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明这里是政治、经济中心 C.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2.船形屋所在的地区可能在 A.热带季风气候区 C.寒带气候区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高山高原气候区 B.反映的是一个乡村景观 D.周边交通发达、商业聚集
3.从船形屋的建造情况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出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B.反映出因地制宜的地理学思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