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及实现路径
作者:张晓男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第6期
摘要: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考验。文
章系统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高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以学生的切实需求为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创新教育。
(一)创新思维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学期间,学习方法的传授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创新思维能帮助学生打破固有思维的壁垒,用全新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第一着力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1]。
(二)创新创业意识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即教会他人方法不如刺激他人主动追求的动力。“欲”即动力、动因等心理状态,是典型的非智力因素,也指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是人们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并由此调整自己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四个方面构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要求将创新创业意识等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探究,完成创新活动的第一步[2]。
(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其本质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离不开实践。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材建设,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3]。
(二)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前提,打造业务精良、专业性强的教学团队意义重大。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某一门课程任课教师的工作任务,而是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学任务。
高校需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调查研究,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鼓励教师本人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或专家学者作为学校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努力建成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活动,夯实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丰富学生的创业经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各类实践成果有机结合,依托学校创业孵化园,开展学生创业训练项目,进一步创造条件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创业项目服务,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建立质量监测系统
高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具备学生创新创业信息跟踪、收集、反馈等门类数据库,分析毕业生创业率,对其创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此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和诊改依据,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良性发展。
(五)加强经验交流与理论研究
高校要加强对国内外先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和调研活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积极推广创新创业优秀教育成果,用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指导实践。
三、结语
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因此,高校应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德鲁克.创新与创业精神[M].张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孙敬全,孙柳燕.创新意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牛翔宇.上海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10(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