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
一、单项选择
1. 可以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是( )。C
A.轨迹法; B.成形法; C.调整法; D.展成法。 2.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C
A.主运动方向;B.进给运动方向;C.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D.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3. 某工序的加工尺寸为正态分布,但分布中心与公差中点不重合,则可以
认为( )。D
A.无随机误差;B.无常值系统误差;C.变值系统误差很大;D.同时存在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4. 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A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关系不大。 5. 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①
A.小于50; B.等于50~200; C.等于200~1000; D.大于1000 6.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④ A. 机床误差; B.夹具误差; C. 刀具误差; D.工艺系统误差 7. 试切n个工件,由于判断不准而引起的刀具调整误差为( )。③ A.3?; B. 6?; C.
3?n6?n; D.
8. 精加工夹具的有关尺寸公差常取工件相应尺寸公差的( )。② A. 1/10~1/5; B.1/5~1/3; C.1/3~1/2; D.1/2~1
9.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
A.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B.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C.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D.切削力的大小
10.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
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②
A.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C.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D.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 / 6
11.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④ A.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B.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C.提高装夹稳定性 ; D.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2.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传动。② A.升速; B.降速; C.等速; D.变速
13. 通常机床传动链的( )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② A.首端; B.末端; C.中间; D. 两端
14.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④ A.之和; B.倒数之和; C.之和的倒数; D.倒数之和的倒数 15.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 )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④ A.大于; B.等于; C. 小于; D.远小于 16.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② A. 正比; B.反比; C.指数关系; D.对数关系 17. 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 )。④
A.传给工件; B. 传给刀具; C. 传给机床; D.被切屑所带走 18. 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 )。①
A. 传给工件; B. 传给刀具 ; C.传给机床; D.被磨屑所带走 19. 为了减小机床零部件的热变形,在零部件设计上应注意( )。④ A. 加大截面积; B.减小长径比; C.采用开式结构; D.采用热对称结构
20. 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①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关系不大 21. 接触变形与接触表面名义压强成( )。② A. 正比; B.反比; C.指数关系; D.对数关系 22. 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③
A.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B. 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C. 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D.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23. 加工塑性材料时,( )切削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② A.低速; B.中速; C.高速; D.超高速 24. 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④ A. 无关; B. 相近; C.相同; D.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25. 削扁镗杆的减振原理是( )。④
A. 镗杆横截面积加大; B. 镗杆截面矩加大;
C.基于再生自激振动原理; D.基于振型偶合自激振动原理
2 / 6
26. 自激振动的频率( )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④
A.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等于或接近于 27. 正态分布曲线中σ值减小则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围( )。B
A.增大;B.减小;C.不变;D. 无规律变化。
28. 通常机床传动链的( )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② ① 首端 ② 末端 ③ 中间 ④ 两端
29.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原则又称( )原则。③
① 尺寸链封闭 ② 大数互换 ③ 一件一环 ④ 平均尺寸最小 30.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A.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B.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C.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D.切削力的大小。 31.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D
A.表面层的硬度;B.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C.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 D.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32. 浮动镗孔 A 校正孔的位置误差。 A.不可以
二、多项选择
B.可以 C.有时可以,有时不可以
33.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 )等几种基本形式。ABC A.径向跳动;B. 轴向窜动; C. 倾角摆动; D. 偏心运动。 34.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有( )。ABCD
A.塑性变形效应;B.里层金属弹性恢复;C.表层金属的相变;D.热变形。
35.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① ② ③ ④
① 试切法 ② 调整法 ③ 定尺寸刀具法 ④ 自动控制法 36. 机床几何精度包括( )等。ABC
A. 工作台面的平面度 ; B.导轨的直线度 ; C. 溜板运动对主轴轴线的平行度; D.低速运动时速度的均匀性
37. 磨削是工件表面温度可达1000℃以上,在工件表层形成极大的温度梯度
(600~1000℃/mm),并会出现( )等缺陷。① ② ④ A.尺寸形状偏差; B.表面烧伤 ; C.加工硬化; D.残余应力 38. 从分布图上可以( )。ABC
A.确定工序能力; B.估算不合格品率; C.判别常值误差大小; D. 判别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3 / 6
三、填空
39. 336.误差统计分析时,将系统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和 系统
误差。常值;变值
40. 337.残余应力是在未施加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在材料内部保持
而存在的应力。平衡
41. 338.机床主轴回转误差包括 、 和
三种基本形式。径向圆跳动 纯轴向窜动 纯角度摆动
42. 339.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 , 和 。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
位置精度
43. 工件的尺寸精度可通过 法、 法、 法和自动控制法获
得。试切 调整 定尺寸刀具
44. 340.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而产生的误差称为
误差。原理误差
45. 341.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 、
和
。试切法; 调整法 ;定尺寸刀具法和自动控制法
46. 工件各表面的加工顺序,一般按照下述原则安
排: 、 . . 。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先基准面加工后其他面加工 先主要表面加工后次要表面加工 先平面加工后空加工
47. 产生表面层残余应力的原因: 、 、 。冷态塑性变形 热态
塑性变形 金相组织变化
48. 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 和 。因素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 49. 误差敏感方向是 。我们把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即通
过刀刃的加工表面的法线方向)称为误差敏感方向.
四、判断
50. 在机械加工中不允许有加工原理误差。F 51. 主轴的径向跳动会引起工件的圆度误差。T
52. 零件表面残余应力为压应力时,可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
4 / 6
五、名称解释
53. 加工精度:指的是零件在加工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
图样规定的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符合的程度。
54. 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
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55.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56. 原始误差:工艺系统中凡是能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
六、简答
57. 加工表面质量包含哪些内容?
答:(1)表面层的几何形状特征: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纹理方向;伤痕。 (2)表面层的物理及机械性能:表面层的加工硬化;表面层金属的金相组织的变化;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
58. 表面粗糙度对机器使用性能的影响有哪些?
答:(1) 表面粗糙度对耐磨性的影响:一般说表面粗糙度值愈小,其磨损性愈好。但表面粗糙度值太小,润滑油不易储存,接触面之间容易发生分子粘接,磨损反而增加。
(2)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愈大,表面的纹痕愈深,纹底半径愈小,抗疲劳破坏底能力就愈差。
(3)表面粗糙度对耐蚀性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愈大,则凹谷中聚积腐蚀性物质就愈多;抗蚀性就愈差。
(4)表面粗糙度对配合质量的影响:对于间隙配合,粗糙度值大会使磨损加大,间隙增大,破坏了要求的配合性质。对于过盈配合,装配过程中一部分表面凸峰被挤平,实际过盈量减小,降低了配合件间的连接强度。
(5)零件表面粗糙度过大导致零件接触刚度降低;表面粗糙度还影响密封件的泄漏、滑动件的摩擦系数和运动灵活性。
59. 机械加工中工件表面层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1)冷态塑性变形:机械加工时,在加工表面金属层内有塑性变形发生,使表面金属的比容加大,体积膨胀,则因受基体材料制约就会在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而在里层金属中产生残余拉应力。
(2)热态塑性变形:机械加工时,切削区会有大量的切削热产生,表面层与里层金属间产生很大的温度梯度。 冷却时,表面层收缩从而形成较大的残余拉应力,而在里层金属中产生残余压应力。
(3)金相组织变化:切削时的高温会引起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不同金相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亦具有不同的比容。如果表层金属体积膨胀,则因受基体材料制约就会在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相反,则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残余拉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时,产生表面裂纹。
5 / 6
60. 何为残余应力?产生表面残余应力的原因是什么?
答:表面层金属的残余应力:是在未施加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在材料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
1)冷态塑性变形:机械加工时,在加工表面金属层内有塑性变形发生,使表面金属的比容加大,体积膨胀,则因受基体材料制约就会在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而在里层金属中产生残余拉应力。
2)热态塑性变形:机械加工时,切削区会有大量的切削热产生,表面层与里层金属间产生很大的温度梯度。冷却时,表面层收缩从而形成较大的残余拉应力,而在里层金属中产生残余压应力。
3)金相组织变化:切削时的高温会引起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不同金相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亦具有不同的比容。如果表层金属体积膨胀,则因受基体材料制约就会在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相反,则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残余拉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时,产生表面裂纹。
61. 切削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1)几何因素:刀具相对于工件作进给运动时,在加工表面留下了切削层残留面积,其形状是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
(2)物理因素:切削加工后表面的实际粗糙度与理论粗糙度有比较大的差别,这是由于存在着与被加工材料的性能及切削机理有关的物理因素的缘故。主要包括:1)工件材料的性质;2)积屑瘤与鳞刺;3)后刀面挤压;4)刀具打滑;5)刀具材料影响。
(3)工艺系统振动。
62. 机械加工中的原始误差有哪些?
答:、加工前的误差(原理误差、调整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 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加工后的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以及、测量误差)等。
七、分析计算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