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变性、退火、延伸等三个步骤多次循环获得大量的特异性DNA片断(具体内容可参考PCR操作手册)。其中温度在90℃-96℃,可称为高温,即使是延伸阶段温度也在70℃-75℃,参照一般生物体体温仍为高温(退火温度须要根据引物计算,在37℃-65℃之间而一般不低于55℃)。

PCR所用DNA聚合酶须是耐热性聚合酶,最早为分离自发现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蘑菇池(高热温泉) 中的Thermus aquaticus 的培养基的TaqDNA聚合酶。Thermus aquaticus译为水生栖热菌,为真菌的一种。 TaqDNA聚合酶没有校正功能,导致PCR产物易发生错误,已逐渐被多种具有校正功能的DNA聚合所取代。

PCR所用引物为DNA寡聚核苷酸。不使用RNA是因为DNA比RNA更为稳定,且没有使用RNA的必要。生物体内DNA合成需要RNA作引物一般认为是由于生物进化经历了RNA 世界有关。且DNA聚合酶有校对功能因而不能从无合成。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对保证遗传信息稳定性有很大作用。RNA聚合酶没有校对功能,因而不需要引物。生物体因此选择了以RNA为引物,再切除,切口平移,连接 这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来完成DNA 复制;甚至不惜以失去末端的核酸序列为代价。 PCR所用引物为人工由单个脱氧核苷酸合成,不使用DNA聚合酶作催化剂,整个过程在DNA合成仪中进行(具体过程可参考《生物化学》或DNA合成仪操作说明)。

PCR所用模版一般为DNA。以RNA为模版的要先由RNA逆转录为cDNA,再扩增,称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译为逆转录PCR或反转录PCR)。

PCR 技术发展极其迅速,新体系、新技巧层出不穷。PCR仪也开始从科研机构、名牌大学步入中学校园。PCR技术将成为和显微镜使用相似的基础、常规生物学技术。

参考答案:C

4 秋水仙素是一种微管特异性药物,它可阻断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结合秋水仙素的微管蛋白可结合到微管末端,阻止其他微管蛋白加入。(微丝<肌动蛋白丝>、微管及中等/间纤维的内容可参考《细胞生物学》细胞骨架部分。)

细胞骨架一般是指真核细胞质内的蛋白纤维网架系统,由微丝、微管及中等纤维三类蛋白质纤维组成。

参考答案:B

5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这类酶是生物细胞内限制性修饰系统的一部分,可防止外源DNA的入侵。

目前发现有限制性内切酶的生物主要是细菌,少数霉菌和蓝细菌中也发现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至今发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为三种类型,即Ⅰ型酶、Ⅱ型酶和Ⅲ型酶。 Ⅰ型酶是一类多亚基双功能酶(核酸内切功能和甲基化功能);Ⅱ型酶是一类核酸内切酶和甲基化酶分开的酶; Ⅲ型酶是一类两亚基双功能酶。在基因工程中真正有用的是Ⅱ型酶,通常所说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指Ⅱ型酶。

Ⅰ型酶的切割位点距离识别位点至少1000bp处随机切割;Ⅱ型酶的切割位点位于识别位点内或其附近,有特异的位点;Ⅲ型酶切割位点位于距离识别位点3,端(下游)24—26bp处。

DNA分子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特指Ⅱ型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由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头)末端。

本题具体内容可参考《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DNA分子克隆》等专著。

参考答案:B

6 从四种物质的吸收过程看:(1)钙是人体常量元素之一,约占体重2%。钙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是一个需要能量的主动吸收过程。钙与钙结合蛋白结合而被主动吸收。在小肠的其他部位,钙还可能通过被动的离子扩散被吸收。(2)铁是人体微量元素之一。膳食铁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存在,非血红素铁为主要吸收方式。非血红素铁必须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才能被吸收。它先被酸性胃液离子化,还原为二价铁,并与溶解性物质和Vc、糖和含硫氨基酸等螯合,保证不在十二指肠(PH7以上)处沉淀。铁摄取障碍可在半年到一年内导致缺铁性贫血。(3)维生素B6在小肠中被动吸收。(4)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游离后,和胃液中的R结合蛋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当后者进入十二指肠又被消化,维生素B12游离后和内因子相结合。内因子是种糖蛋白,分子量50000,由胃壁细胞所分泌,与盐酸分泌量成正比。维生素B12-内因子复合物可防止蛋白酶的消化而进入远端回肠,和回肠绒毛刷状缘的粘膜受体结合,结合后的复合物被摄取进入回肠粘膜细胞;内因子被破坏,维生素B12和另一种运载蛋白--运钴胺蛋白Ⅱ相结合。维生素B12运钴蛋白Ⅱ复合体被分泌入血液循环,即可被肝、骨髓和其他组织细胞所摄取。如图:

如发生摄取障碍体内B12将在约5年内耗尽。

从胃切除看:由于胃酸缺乏和食物排空过快可导致缺铁性贫血;由于内因子缺乏也可导致B12吸收障碍,最终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从贫血看:贫血类型和原因众多,不是一个适合的思考角度。(贫血类型和原因可参考《血液学》。)

补充:B12缺乏引发贫血的具体原因:维生素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是通过叶酸代谢障碍引起的,维生素B12缺乏,细胞内N5甲基四氢叶酸不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活性四氢叶酸,并且不能转变为聚合形式的叶酸以保持细胞内足够的叶酸浓度。

图:维生素B12和叶酸代谢关系

图:叶酸代谢图解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胸腺嘧啶核苷酸减少,DNA合成速度减慢,而细胞内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UMP)和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增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三磷酸(dTTP)减少,使尿嘧啶掺合入DNA,使DNA呈片段状,DNA复制减慢,核分裂时间延长(S期和G1期延长),故细胞核比正常大,核染色质呈疏松点网状,缺乏浓集现象,而胞质内RNA及蛋白质合成并无明显障碍。随着核分裂延迟和合成量增多,形成胞体巨大,核浆发育不同步,核染色质疏松,所谓“老浆幼核”改变的巨型血细胞。巨型改变以幼红细胞系列最显著,具特征性,称巨幼红细胞系列。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最终导致红细胞数量不足,表现贫血症状。

胃切除后贫血的预防和治疗: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因内因子缺乏,发生维生素B 12吸收障碍,引起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原则是给予足够的维生素B12,一般肌肉注射l00μg,每日1次,连续14天,以后每周2次,连用4周或直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恢复至正常为止。对尚未发生贫血但血清B12水平较低者,亦可每4周注射250μg维生素B12或每隔2-3个月注射l000μg。胃大部分切除后还可发生缺铁性贫血,因为手术后食物进入空肠过速,食物不经过十二指肠,故食物中的铁不能被很好吸收。可注射右旋糖酐铁复合物或山梨醇枸檬酸铁复合物治疗。(缺体性贫血一般尽量用口服药治疗,如口服硫酸亚铁,但胃切除者口服吸收不良,适合采取注射予以补充。)

本题内容可参考《生物化学》《人体营养学》《食品营养学》《医学营养学》等。 参考答案:A

7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技术:正常B淋巴细胞(如小鼠脾细胞)具有分泌特异抗体的能力,但不能在体外长期培养,瘤细胞(如骨髓瘤)可以在体外长期培养,但不分泌特异抗体。于是英国人Kohler和Milstein 1975将两种细胞杂交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获1984年诺贝尔奖。

具体过程可参考《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试验指导》、《免疫学》、《免疫学试验指导》等。

参考答案:B

8 不同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而在人脑引起的感觉。色觉是视觉系统的基本机能,对于图像和物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人眼可见光线的波长是390~780毫微米,一般可辨出包括紫、蓝、青、绿、黄、橙、红7种主要颜色在内的120~180种不同的颜色。辨色主要是视锥细胞的功能。

1964年,W.B.Mmarks首先在金鱼的视网膜的单个视锥细胞上测定了颜色吸收光谱,他发现有三类视锥细胞,相应于三种感光色素之一,每一类具有一个最大的吸收波长。在人和灵长类动物作了相似的测定,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人视网膜中三种视锥细胞,吸收光谱分别约为450(蓝)、530(绿)、560(黄)纳米。由此证实在视网膜中有三类视锥细胞,每一类细胞中含有一种感光色素,分别对应蓝、绿、黄光最敏感。

部分书籍认为最敏感为蓝、绿、红三色。如图:

这是由于光是连续变化,各种颜色间没有明显界线,而原有的三原色学说认为红、绿、蓝是三原光。且还没能分离出三种色素。所以,将实际为黄视锥称为红视锥,而缺乏红视锥引起红视盲。不称黄视盲的原因是患者不能分辨红色却可分辨黄色。这种现象可能和对比色有关。具体细节仍在研究。

最为考题,着眼现实,选A更为合适(有确切试验数据)。

本题内容可参考《陈阅增普通生物

学》、《生理学》、《人体生理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等。

参考答案:A

9 X射线衍射技术应用于蛋白质主要是用以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超速离心、电泳、层析及X射线衍射技术都是常用生物技术。其中超速离心、电泳、层析可在中学试验室内操作,应熟悉。具体内容可参考生物技术书籍及各专著。

参考答案:D

10 产氧光合作用,即非循环光合磷酸化,为各种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 蓝细菌中没有叶绿素b;绿色植物中无藻胆素;叶绿素c存在于硅藻、鞭毛藻和褐藻中;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为其共有。

本题内容可参考《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等。 参考答案:C

11 高能键储存能量。

本题内容可参考《生物化学》 参考答案:A

12 如前。不要看错字。 本题内容可参考《生物化学》 参考答案:C

13 氧化磷酸化的目的是转化(释放)储存在储能有机物(如葡萄糖)中的能量到ATP中。

+

ATP有ATP合酶合成。驱动ATP合酶运转的能量来自于质子(H)梯度。质子梯度伴随电子传递链传递电子而产生。

本题内容可参考《生物化学》 参考答案:A

14 一般说特征指可观察、显示的形态等变化。将“特征”改为“特点”更为合适。至今未发现原核生物有凋亡现象。原核生物为单细胞生物,其凋亡也难以想象。但没有切实证据可排除原核生物有凋亡现象的可能性。

细胞凋亡的具体过程、意义等可参考《细胞生物学》 参考答案:D

15 糖类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中开始消化。胆汁对脂肪

2006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

变性、退火、延伸等三个步骤多次循环获得大量的特异性DNA片断(具体内容可参考PCR操作手册)。其中温度在90℃-96℃,可称为高温,即使是延伸阶段温度也在70℃-75℃,参照一般生物体体温仍为高温(退火温度须要根据引物计算,在37℃-65℃之间而一般不低于55℃)。PCR所用DNA聚合酶须是耐热性聚合酶,最早为分离自发现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蘑菇池(高热温泉)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65is1r9cs3ibqw7s1xb7s7tu43ow500tp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