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9 声速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方法。 2.用驻波法、行波法和时差法测量声速。 【实验仪器】
声速测试仪,示波器,声速测试仪信号源等。 【预习要求】 1. 确定实验步骤。 2. 列出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依据】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其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
v???f (1)
由(1)式可知,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得到声速.同样,传播速度亦可用
v?L/t (2)
表示,若测得声波传播所经过的距离L和传播时间t,也可获得声速.
高于20kHz称为超声波。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地测出声速。声速实验所采用的声波频率一般都在20~60kHz之间,在此频率范围内,采用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接收器效果最佳。这种压电陶瓷是利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实现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压电陶瓷制成的换能器(探头)如图8-1所示。
图 8-1 纵向换能器的结构简图
压电陶瓷换能器根据它的工作方式,分为纵向(振动)换能器、径向(振动)换能器及弯曲振动换能器。声速教学实验中所用的大多数采用纵向(振动)换能器。
【实验内容与方法】
1.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测声速 实验装置如图8-2 所示。
(a) 驻波法、相位法连线图
(b) SVX-7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 图 8-2 图中S1和S2为压电晶体换能器,S1作为声波源,它被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交流电信号激励后,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受迫振动,并向空气中定向发出一近似的平面声波;S2 为超声波接收器,声波传至它的接收面上时,再被反射。当S1 和S2的表面互相平行时,声波就在两个平面间来回反射,当两个平面间距L 为半波长的整倍数,即
L?n,2?n?0,1,2,?? (3)
时,来回声波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正好重叠,形成驻波。
因为接收器S2 的表面振动位移可以忽略,所以对位移来说是波节,对声压来说是波腹.本实验测量的是声压,所以当形成驻波时,接收器的输出会出现明显增大,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参见图8-3)。
图 8-3 接受器表面声压随距离的变化
图中各极大值之间的距离均为?/2,由于散射和其他损耗,各极大值幅值随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我们只要测出各极大值对应的接收器S2的位置,就可测出波长,由信号源读出超声波的频率值后,即可由公式(1)求得声速。
(1) 测量装置的连接
仪器在使用之前,加电开机预热15min。在接通市电后,自动工作在连续波方式,这时脉冲波强度选择按钮不起作用。如图8-1(a)所示,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端换能器接口(S1),用于输出一定频率的功率信号,请接至测试架的发射换能器(S1);信号源面板上的发射端的发射波形Y1,请接至双踪示波器的CH1(Y1),用于观察发射波形;接收换能器(S2)的输出接至示波器CH2(Y2)。
(2) 测定压电陶瓷换能器的测试频率工作点
只有当换能器S1的发射面和S2的接收面保持平行时才有较好的接收效果。为了得到较清晰的接收波形,应将外加的驱动信号频率调节到换能器S1、S2的谐振频率处时,才能较好的进行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实际上有一个小的通频带),S2才会有一定幅度的电信号输出,才能有较好的实验效果。
换能器工作状态的调节方法如下:首先调节发射强度旋钮,使声速测试仪信号源输出合适的电压,再调整信号频率(在25~45kHz之间),观察频率调整时CH2(Y2)通道的电压幅度变化。合适选择示波器的扫描时基t/div和通道增益,并进行调节,使示波器显示稳定的接收波形。在某一频率点处(34~40kHz之间),电压幅度明显增大,再适当调节示波器通道增益,仔细地细调频率,使该电压幅度为极大值,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相匹配的一个谐振工作点,记录频率FN。改变S1和S2间的距离,适当选择位置,重新调整,再次测定工作频率,共测5次,取平均频率f。
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频率的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等的。利用换能器的不同谐振频率的谐振点,可以在用一个谐振频率测量完声速后,再用另外一个谐振频率来测量声速,就可以验证以上结论。
(3) 测量步骤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选择合适的发射强度。完成前述步骤后,选好谐振频率。然后转动距离调节鼓轮,这时波形的幅度会发生变化,记录下幅度为最大时的距离Li-1,再向前或者向后(必须是一个方向)移动距离,当接收波经变小后再到最大时,记录下此时的距离Li。即可求得声波波长:λi=2│Li -Li-1│。多次测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2.相位比较法(行波法)测声速
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位相的传播.沿波传播方向的任何两点同相位时,这两点间的距离就是波长的整数倍.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精确地测量波长.实验装置如图8-2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接收器S2总可以找到一点,使接收到的信号与发射器的位相相同;继续移动接收器S2,接收到的信号再次与发射器的位相相同时,移过的距离等于声波的波长。
同样也可以利用李萨如图形来判断相位差.实验中输入示波器的是来自同一信号源的信号,它们的频率严格一致,所以李萨如图是椭圆,椭圆的倾斜与两信号间的位相差有关,当两个信号间的位相差为0 或π时,椭圆变成倾斜的直线。
相位法/李萨如图法测量波长的步骤:
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选择合适的发射强度。完成前述(1)、(2)步骤后,将示波器打到“X-Y”方式,选择合适的示波器通道增益,示波器显示李萨如图形。转动鼓轮,移动S2,使李萨如图显示的椭圆变为一定角度的一条斜线,记录下此时的距离Li-1
,距离由数显尺或机械刻度尺上读出。再向前或者向后(必须是一个方向)移动距离,
使观察到的波形又回到前面所说的特定角度的斜线,这时接收波的相位变化2π,记录下此时的距离Li。即可求得声波波长:λi=│Li -Li-1│。
3.时差法测声速(选做)
用时差法测量声速的实验装置仍采用上述仪器.由信号源提供一个脉冲信号经S1发出一个脉冲波,经过一段距离的传播后,该脉冲信号被S2接受,再将该信号返回信号源,经信号源内部线路分析、比较处理后输出脉冲信号在S1、S2 之间的传播时间t,传播距离L可以从游标卡尺上读出,采用公式(2)即可计算出声速。
图 8-4 时差法测量声速接线图
使用空气为介质测试声速时,按图8-4所示进行接线,这时示波器的Y1、Y2通道分别用于观察发射和接收波形。为了避免连续波可能带来的干扰,可以将连续波频率调离换能器谐振点。将测试方法设置到脉冲波方式,选择合适的脉冲发射强度。将S2移动到离开S1一定距离(≥50mm),选择合适的接收增益,使显示的时间差值读数稳定。然后记录此时的距离值和信号源计时器显示的时间值Li-1、ti-1。移动S2,记录多次测量的距离值和显示的时间值Li、ti。则声速Ci=(Li-Li-1)/(ti-ti-1)。
注意1:在距离≤50mm时,在一定的位置上,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形可能会产生“拖尾”,这时显示的时间值很小。这是由于距离较近时,声波的强度较大,反射波引起的共振在下一个测量周期到来时未能完全衰减而产生的。调小接收增益,可去掉“拖尾”,在较近的距离范围内也能得到稳定的声速值。
注意2:由于空气中的超声波衰减较大,在较长距离内测量时,接收波会有明显的衰减,这可能会带来计时器读数有跳字,这时应微调(距离增大时,顺时针调节;距离减小时,逆时针调节)接收增益,使计时器读数在移动S2时连续准确变化。可以将接收换能器先调到远离发射换能器的一端,并将接收增益调至最大,这时计时器有相应的读数。由远到近调节接收换能器,这时计时器读数将变小;随着距离的变近,接收波的幅度逐渐变大,在某一位置,计时器读数如果有跳字,就逆时针方向微调接收增益旋钮,使计时器的计时读数连续准确变化,就可准确测得计时值。
当使用液体为介质测试声速时,按图8-4所示进行接线。将测试架向上小心提起,就可对测试槽中注入液体,以把换能器完全浸没为准,注意液面不要过高,以免溢出。选择合适的脉冲波强度,即可进行测试,步骤相同。
使用时应避免液体接触到其他金属件,以免金属物件被腐蚀。使用完毕后,用干燥清洁的抹布将测试架及换能器清洁干净。
【数据处理】
1.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波长λ。 2. 计算声速及不确定度。 【阅读材料】
声速与其它物理量的关系
1.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表示为
v??RTM (4)
式中?是空气定压比热容和定容比热容之比(??CpCV),R是普适气体常数,M是气体
的摩尔质量,T是热力学温度。从式(4)可以看出,温度是影响空气中声速的主要因素。如果忽略空气中的水蒸气和其他夹杂物的影响,在0℃(T0?273.15K)时的声速
v0?在t ℃时的声速可以表示为
?RT0M?331.45m/s
vt?v01?t (5)
273.15由波动理论知道,波的频率f 、波速v和波长?之间有以下关系
v???f
所以只要知道频率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