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硕、博士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愿意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2.博士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有创新,在深度、广度上达到学校的规定;硕士研究生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学术新动态,能够胜任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工作和专业课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在语言、内容、形式上达到相应的要求。

3.熟练掌握一门工作外语,具有在较高层次上应用该语言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英、法、德、日、俄),可以阅读一般的文章及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

4.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语言,使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具备从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语言学; 2)翻译学; 3)双语辞典学;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经复试合格者。

2.博土研究生:本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口试)合格者。

四、学习期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学制,学习时间一般为三年,其中第一学年为课程学习阶段,第三学期中期考核,通过后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博士研究生学习时间三年,其中课程学习阶段至少三学期,特殊情况下可以申请延长学习时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A、B、C、D四大类。A类为全校公共学位课程;B类为外国语学院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程;C类为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位课程;D类为本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

硕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学生总学分数不得低于32学分。本专业D类方向选修课总学分不得低于12学分。

本专业硕士生主要课程如下:

A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外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学分)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 第二外语 (1学分) (4学分)

B类:(外国语文通论必修,其它三门任选一门) 外国语文通论 (2学分) 翻译通论 (2学分) 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综述 (2学分) 外国语言学 (2学分) C类: 语言学导论 (2学分) 西方文化思想 (2学分) 论文写作与研讨 (3学分) D类:

语言学方向指定选修:

英语语用学 (2学分) 应用语言学 (2学分)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2学分) 翻译研究方向指定选修:

翻译研究导论 (2学分) 语言翻译与信息技术 (2学分) 当代翻译理论研究 (2学分)

双语词典方向指定选修:

双语词典学导论 (2学分) 英语与英语词典 (2学分) 英语词汇学 (2学分)

注:双语词典方向硕士生须从语言学方向或翻译方向指定选修课中选修两门课程。 非指定选修: 句法学 (2学分) 语义学 (2学分) 音位学 (2学分) 认知语言学 (2学分) 第二语言习得学 (2学分) 英语教学法 (2学分) 社会语言学 (2学分) 心理语言学 (2学分) 话语分析 (2学分) 英语学习心理 (2学分) 汉英对比语言学 (2学分)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 (2学分) 网络课件制作和应用 (2学分) 语言统计学 (2学分) 语言测试学 (2学分) 英语口语研究 (2学分) 英语写作研究 (2学分)

英语阅读研究 (2学分) 语言与文化研究 (2学分) 英语语言史 (2学分) 翻译学理论流派 (2学分) 翻译文学研究 (2学分) 翻译理论与实践 (2学分) 翻译文化史 (2学分) 双语词典编纂实践研究 (2学分) 双语词典批评 (2学分) 语料库词典学 (2学分) 词典学经典文献研读 (2学分) 外国语言学专题 (2学分) 外国应用语言学专题 (2学分) 独立研究 (1-3学分)

(二)博士阶段

博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规定的全校学位课程,完成不少于三门的本专业开设的方向课程,其中其他导师开设的方向课程至少一门。主要课程如下: 全校学位课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第二外语 语言学方向:

现代西方语言学流派 第二语言学习理论选读 研究方法与评价 语言哲学 语用学理论与应用 论文研讨与写作 翻译学方向: 翻译研究导论 语言翻译与技术

翻译学与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 翻译哲学 术语翻译 语言哲学

双语词典学方向:

双语词典学专题研究 现代西方语言学流派 语言哲学

注:每个博士生至少修三门博士阶段专业课程,其中其他导师开设的专业课程不少于两门。

六、培养方式

1)硕士生在第一学期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博士生录取后由导师成立指导小

组,负责专业培养工作。

2)课程采取课堂讨论、课外阅读、讲座、实验操作、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着重注意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论结合实际,在掌握本领域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学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要求研究生拓宽视野,鼓励采用新方法、新手段进行研究。

4)鼓励研究生参加本系、院及国内的各种学术活动,参加中外教师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新动态。

5)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当参加政治学习和时事教育,关心集体,提高综合素质。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和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任课教师负责。

2.专业课或进行笔试,或写课程论文,论文篇数由任课教师确定。

3.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学位课程基本完成之后进行,一般在第三学期举行。中期考核的目的是对研究生的学习做全面评估,其内容包括检查学位课程学习情况、专业及方向书目阅读情况、论文开题计划、基础外语(语音语调、口语表达)等。中期考核按照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进行,考核组成员由研究生导师组成。考核结果分“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三种,“暂缓通过”的须参加补考,“不通过”的将终止学业,按南京大学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4、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在学位课程基本完成、论文工作正式开始前进行;主要考察博士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和学科前沿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博士生课程学习、书目阅读、科研及思维能力的综合考察,对是否能进入博士学位论文撰写阶段的综合评估。考试时间一般在第二学年初。所有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本年级学科综合考试。学科综合考试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暂缓通过三个等级,其中优秀率不超过15%,暂缓通过率一般不低于15%。等级为优秀和合格者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准备阶段,暂缓通过者,可申请参加下一轮学科综合考试,每位博士生六年内最多可申请参加三次学科综合考试,三次暂缓通过者将自动终止学业,作肄业处理。

八、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的撰写是全面训练和考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之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的选题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必须有自己的见解,文字和格式必须符合英语系制定的规范。硕士生必须参加论文写作与研讨课,并在课上完成论文开题报告,硕士论文必须用英文撰写。博士生在论文选题完成后要举行开题报告会,接受指导小组的审查,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定期向导师作阶段性报告。博士论文可以用中、英文撰写。

九、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完成后,由英语系就其内容、文字、格式等作“匿名评审”。 “匿名评审”不合格的论文必须进行修改,经原评审专家认定合格后方能提交答辩。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2人,至少1人为校外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答辩委员会由3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正高职称专家至少1人。

博士学位论文通过预答辩、根据预答辩中提出的修改意见修改以后,申请正式答辩,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名单中进行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未被抽中盲审的博士学位论文,由5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5位专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人,外单位专家不

少于2位。评阅意见有不合格的论文不能组织答辩。抽中盲审的博士学位论文由校学位办送出盲审,评阅人为3人,关于盲审结果的处理办法参见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和组织答辩工作的几点说明》。

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由5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博导不少于3人、校外专家不少于2人),研究生本人导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可以列席答辩)。

硕、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结果分“通过”、“有条件通过”、“不通过”三种,“有条件通过”的论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三、六个月)完成修改,由答辩委员会组织评阅,决定是否通过。论文经答辩委员会通过后,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上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获得通过后授予硕、博士学位。

南京大学对博士研究生在论文发表方面提出了量化标准,详细规定参见《南京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科研成果基本条件(修订稿)》。

十、主要参考书目

1. Saussure, F. de. Cours de linguistique générale. Payot, 1995. 2. Yule, G. Pragma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4. Saeed, J. Semantics. London: Blackwell, 1997./外教社,2000.

5.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6. Brown, G. &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7. Edwin Gentzler,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Revised Second Edi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 Mona Baker主编,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9. Maria Tymoczko, 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 Geroge Steiner,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 Luise von Flutow, 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n the ‘Ear of Femini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2. Hermans, T. 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I :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by St. Jerome Publishing Ltd,2002.

13. Kageura, Kyo. The Dynamics of Terminology: A Descriptive Theory of Term Formation and

Terminological Growth.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14. Holme R.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Palgrave Macmillan, 2009.

15. Pierre Corbin et al. Lexicography in the Borderland between Knowledge and Non-Knowledge:

General Lexicographical Theory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Learner’s Lexicography. Tubingen 2008.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硕、博士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愿意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2.博士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611g66ec80ne2d1fovz9epjx24qp9012s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