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互联网+”医学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互联网+”医学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一、编制背景

虽然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人均医疗资源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尚有差距。基层农村及中西部地区的医疗设备,特别是医疗人才稀缺。即使在一线城市如上海市也存在明显的地域之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看病难的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 见》的要求,建立基层首诊,上下转诊的完整医疗体系,实现地区间医疗优势资源互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的进程。响应国家战略的要求及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医疗服务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其中医学影像学的特点让其天然的在“互联网+”医疗中充当了排头兵的位置。

20世纪80年代,基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美国率先开展了第2代远程医疗,其中医学影像学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互联 网+”影像的发展迫在眉睫。国内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均可开始布局“互联网+”医学影像产业,其中包括松江区中心医院建立的国内首家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北京市区域PACS和远程影像管理平台都初具规模。国内的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迅速发展,有效地弥补了医学影像学的服务短板。而“互联网+”影像的服务平台,实现了医学影像学的远程医疗服务。

虽然国内“互联网+”医学影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所造成的问题,但目前仍然缺乏对需求方、服务方、平台运营方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预防与处理潜在医患纠纷缺乏预案。 同时,国内各家医疗单位设备不同,扫描参数及序列、病史采集差异大,而作为服务方的不同医疗单位或专家的影像学诊断报告内容、格式缺乏统一,导致最终诊断的混淆。

二、“互联网+”医学影像诊断的功能定位

(一)公益服务

1. 服务国家基本政策: 按照国家医疗改革及精准扶贫的要求,“互联网+”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服务对象为最广大的患者,面向基层及欠发达地区, 重点服务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

2. 国家应急公益活动: “互联网+”医学影像诊断在国家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社会活动、体育赛事、政治活动中提供公益性保障,必要时通过互联网医疗的加盟医院覆盖广的优势,提供专科医师线下现场服务。

3. 公益性医疗培训: 充分发挥大型医院及知名专家的医疗特长,发挥互联网的先天优势,通过网络公开课、个别网上辅导、答疑、网络社区互

动等各种形式对边远及贫困地区的医务人员进行公益性培训。

(二)托管、疑难病例会诊服务

1. 托管: 针对无或缺乏影像学诊断医师的基层医院,“互联网+”医学影像诊断平台可提供影像诊断托管服务,整体托管医疗机构的影像诊断工作。 将需求方的影像上传至云平台,由服务方提供诊断报告书写及审核,结果即时回传至需求方。

2. 疑难病例会诊: 在制定合理收费的基础上,通过联盟单位,利用远程医疗互联网影像诊断系统服务,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将大城市优质的医疗人 才、技术、设备、管理资源辐射到基层及偏远地区医疗机构,指导疑难病例诊断,帮助当地医师正确诊断,指导疑难、危重患者的合理检查及治疗,减少患 者的交通费用,并为及时救治患者赢得时间。不仅充分利用了卫生资源、惠及群众,且减低社会整体医疗经济负担。

(三)特需服务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的需求,特别是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要,在医疗互联网影像诊断系统服务尚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为部分患者提供特需服务。特需服务不得影响公益服务及一般疑难病例会诊服务,特需服务的价格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互联网影像诊断的构成及标准

(一)需求方标准

提供的资料规范如下:

1. X线操作及图像质量规范:

(1)图像获取符合操作规范:

(2)图像处理得当:

(3)图像能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

(4)图像上信息准确:

2. CT操作及图像质量规范:

(1)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尽量采用低剂量扫描,一般推荐采用相应专业CT扫描辐射剂量优化的专家共识或标准。

(2)增强扫描应密切注意受检者有无对比剂不良反应,如有反应立刻停药,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增强检查结束后嘱受检者留观约30min。

(3)图像获取符合CT检查操作规范:

(4)图像处理得当:

(5)图像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

(6)图像上的信息准确:

(7)图像质量必须达到2级或3级:

3. MRI操作及图像质量规范:

(1)获取的图像符合MRI检查操作规范: 选择合适的线圈、成像方位、序列及成像参数,参照《放射科管理规范与质控标准(2017版)》执行。

(2)图像处理得当。

(3)图像能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扫描范围、对应检查部位内的结构显示清晰。

(4)图像上的信息准确:

(5)图像质量必须达到2级或3级:

(二)服务方标准

1. 人员资质:

(1)托管服务:

(2)疑难病例与特需服务:

2. 服务的时效性:

(1)托管服务:

(2)疑难病例与特需服务:

3. 影像报告的规范:

四、互联网影像云平台的规范与标准

1. 数据安全与储存:

2. 硬件标准:

3. 工作站:

4. 互联网宽带:

5. 云服务资源:

6. 图像传输:

五、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基于“互联网+”医学影像诊断的平台需保留人工智能的接口,随时准备对接人工智能软件,特别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质量控制体系。随着平台的发展,特别随着5G的商业应用,未来平台将成为涵盖放射、超声、核医学,甚至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的远程患者诊治与管理系统。

《“互联网+”医学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

《“互联网+”医学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要点一、编制背景虽然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人均医疗资源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尚有差距。基层农村及中西部地区的医疗设备,特别是医疗人才稀缺。即使在一线城市如上海市也存在明显的地域之间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看病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5tyj25btu3h0qq02ukg7f1wl0k4iy0151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