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检测题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的电解需要吸收能量 B.用电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水
C.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2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性质 A B C D
A.A B.B C.C D . D
3 . 下列几种因素中,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剂的种类 C.压强的大小
B.溶质的种类 D.温度的高低
氢氧化钙呈碱性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氧气能支持燃烧 用途 改良酸性土壤 干燥氧气 作燃料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 4 . 用过滤方法提粗盐时,滤纸上留下的物质是( ) A.食盐
B.不溶性杂质
C.无任何物质
D.食盐与不溶性杂质
5 . 夏天想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小冰箱,即把一种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物质可能是( ) A.食盐
B.蔗糖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6 . 下列对“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食盐36 B.20℃时,100g饱和食盐溶液中含36g食盐 C.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100g水最多可溶解36g食盐
7 . 我们从科学课本中已经认识了不少科学家,从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家对自然界的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
第 1 页 共 9 页
A.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B.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 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科学结论
D.科学家不断提出新问题,搜集信息,把考察或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经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8 .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8:1
B.4:3
C.1:2 D.4:1
9 . 图中的两个容器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A、FB,则( ) A.pA=pB,FA=FB C.pA<pB,FA=FB
B.pA=pB,FA<FB D.pA>pB,FA>FB
10 . 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1 . 下列各选项中的科学实验与其得到的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B.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大小
C.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米勒模拟实验证明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转化而来
12 . 20℃时把15g甲固体物质放入100g水中全部溶解;在相同温度下把25g乙固体物质放入100g水中也全部溶解。则20℃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3 . 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④
D.③④
14 . 一只铁制的水桶重55N,装满水后重124N,如果某人提着这桶水并将它浸没在水中后,该人所用的拉力是( ) A.124N
B.小于55N C.55N
第 2 页 共 9 页
D.69N
15 . 现有100克20℃饱和KOH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2O固体(K2O+H2O==2KOH)充分反应并恢复20℃,所得
溶液与原溶液保持一致的是 A.K+总数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16 . 海水淡化可采用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氯化钠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质量不变
B.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17 . 下列化合物中,溶于水显酸性的物质是( ) A.氯化钠
B.酒精
C.硝酸钾
D.氯化氢
18 . 下列是我省某校四位学生在初中毕业实验操作考核时的特写,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点燃酒精灯
C.
滴加液体
D.
小木块的质量
测量
19 . 以下情景中没有受到浮力的物体是( ) A.海中下潜的“蛟龙”号 C.海上航行的“辽宁号”
B.空中上升的热气球
D.漂浮在太空的“天宫一号”
20 . 如图,在木棍的下端粘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放入密度不同的甲、乙、丙三杯液体中,木棍竖直在液体中,则( )
A.木棍受到的浮力相同,乙杯中液体的密度最大 B.木棍受到的浮力相同,丙杯中液体的密度最大
C.木棍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丙杯中液体密度最大 D.木棍在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乙杯中液体密度最大
二、填空题
第 3 页 共 9 页
21 . 根据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表示的环节:②________ ④________ (2)上述①②③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是________的水循环。 22 .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 ℃时,向盛有40 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 g固体未溶解。 ①所得溶液是20 ℃时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现用质量分数为12% 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 g/cm3),配制20 g质量分数为6% 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 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 mL(水的密度为1 g/cm3)。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 (填“10 mL”“20 mL”或“50 mL”)规格的量筒。
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23 . 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102g KNO3固体。
(1)图C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证据是______; (2)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段变 B.B到C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4 . 某氯化钾样品含有杂质氯化钙和氯化镁,实验室提纯流程如下:
(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_____等。
第 4 页 共 9 页
(2)写出滤液中所含离子的符号_____。X溶液为_____溶液。 (3)蒸发操作中,观察到_____时就可熄灭酒精灯。 25 . 选择下面相关词语填人下列短文的空格中(填序号)。 ①饱和 ②不饱和 ③浓 ④稀 ⑤溶剂 ⑥溶质 ⑦溶液 ⑧温度
溶液的浓与稀是指一定量 中 的相对含量不同而言,与 是否变化无关; 与 指 是否达到了最大的溶解的限度,受 和量两个条件的制约,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种状态,与溶液的 与 无关。
26 . 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一石块重为1N,将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6N,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此后,当石块在水中的深度增大时,浮力____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7 . 如图所示,一个弹簧下挂一重物,重物浸没在水中,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充分搅拌并静置足够长
的时间,请你判断这个弹簧的长度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28 . 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根据电解水装置中的现象,判断:
(1) 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体放出,试管a得到的气体是:___ 可以用_____ 来检验,现象是 ___。 (2)该实验中,阴极产生了4㎝3的气体,则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__㎝3 (3)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
(4)做该实验时,往往在水中加少量的氢氧化钠,目的是__ 。
三、探究题
29 . 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第 5 页 共 9 页